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参念佛是谁答客问

湛然

 

问:据说印光大师是反对参究念佛的,为何你要在《参究念佛》一文中讲“参念佛是谁”?

答:祖师接引学人是应病与药(根据病来下药)。例如《梦游集》中记载,憨山大师对于有的学人教他观心,有的教他参禅,有的教他念佛,有的教他持咒,这都是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而言。因此,不可以用这一开示去否定另一开示,更不可以把某些根据当事人具体情况而言的开示,说成是祖师对于所有人而言。

印光大师并不是反对参究念佛,而是在告诫那些没有基础、或者不注重信愿之人。

〔没有基础〕没有基础,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知道自己没有基础,就按照本文中“前行”一章把基础补起来,就有基础了。在修行中,后来居上而出类拔萃的例子累见不鲜。关键是要用功,而且知道怎么样来用功。

而对于已经有基础并且信愿俱足的净宗学人,印光大师在《念佛三昧摸象记》中详细地讲述了怎样参究念佛,例如:须向者(同“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并且详细阐述了参究念佛证果的境界和利益:“论其利益:现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译文:说到证得念佛三昧的利益:现在虽然未离娑婆世界,却经常参加西方极乐世界的莲池海会;临到命终,则立登上品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即顿证佛乘。)

印光大师(净宗第十三祖)担心《念佛三昧摸象记》中讲参究念佛,会引起“禅耶?净耶?”的诤论,所以他在文中特别语重心长地叮咛道:勿与门外汉道也。因为,只有境界到了那一步,方知其圆融究竟。印光大师云:“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详见印光大师《念佛三昧摸象记》

〔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虽然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早就开示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但仍然有不少净宗人谈禅变色。偏见之深,由来久矣,连印光大师都叹息说:“遭谤定无疑!”

 

其实,是否是净土行,关键在于是否具足信愿。蕅益大师(净土宗第九祖)云:“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蕅益大师净土集·梵室偶谈》)

更何况,往生的条件是:临终十念相续(详见《往生的条件》一文)。对于信愿俱足的念佛人来说,怎样容易做到念念相续,乃至一心不乱,便怎样来念,这也是理所当然。究竟是蓦直念去还是参究念佛,各人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所以莲池大师(净土宗第八祖)开示道:“毒峰、天奇,皆教参究念佛,空谷何故谓不必用此等法’?盖是随机不同有的人参究契机,有实效,即可采用参究念佛;有的人直念有实效,就没有必要去参究,只平常念去即可,任便无碍(各人自便)”(《禅关策进》)

莲池大师又云:“国朝(指本朝)洪永间(洪武、永乐年间),有空谷、天奇、毒峰三大老。其论念佛,天、毒二师俱教人看‘念佛是谁’,惟空谷谓‘只直念去,亦有悟门’。此二(直念与参究)各随机宜,皆是也(都是对的)。而空谷但言直念亦可(而且空谷只是说直念也可以)不曰参究为非也(并没有说参究是错误的)。”《竹窗二笔》

蕅益大师《参究念佛论》云:“问:净土为主,参究可当念佛否?答:参、念皆属行摄,切则参亦往生(精进则参究也往生),不切则念亦不生(不精进则直念也不能够往生)。又、虽有切行,若信愿为导则往生,无信愿为导则不生也。”这是说:修净土者,直念可以往生,参究也可以往生,关键是要精进而且信愿俱足。

所以,若是自己觉得蓦直念去好,便蓦直念去,而不必去诋毁参究念佛;若是自己觉得参究念佛好,便参究念佛,而不必去诋毁蓦直念去。

 

问:体究念佛与参究念佛是一还是二?

答:二者是一,体究念佛即是参究念佛。莲池大师在其开示中,既用“参究”一词,亦用“体究”一词。例如:

在《云栖法汇》中,莲池大师云:“今‘念佛者,即在念佛上’,依旧是一门,非二事也。若参究不便,则蓦直念去亦得。”

又云:“问:参禅贵一心不生,念佛贵净念相继。兹参究念佛一门,意在妙悟而得往生也。”

又云:诚即此念佛一念所起觑得破,管取大事了毕。又不可见如是说,便作思维卜度,穿凿求通,则反失之矣。但念念体究,真积力久而自得之,方是证悟。(译文:实在来说,只要这念佛一念所起觑得破,保管明心见性之大事了毕。但又不可见我说“诚即此念佛一念所起觑得破,管取大事了毕”,便去思惟揣测这句话的意思,牵强附会以求通达。若是这样,反失其真旨矣。你只管一心一意地在无念状态中去体悟审究,如此真正用功积力,久而自得之,这样才是证悟。)

〔思维卜()度〕思惟揣测。〔穿凿求通〕牵强附会以求通达。

又云:体究者,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念反观,体察究竟,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

又云:“苦从身生,身从业生等。病即苦中之一,其展转相因,亦复如是。应孜孜密密,日夕体究。究之不得,只消提一句本参念佛话头,回光自看。识得此念下落,则惑自破。惑破则展转消灭,亦复如是。”(译文:苦从身生、身从业生、业从惑等。病即苦中之一,所以也是惑、业、身、苦,展转相因。应当勤奋地(孜孜)、细密地(密密),日夕体究。体究不得,只消提一句本参之念佛话头(佛号), 回光返照:念佛是谁?识得此念下落,则惑自破。惑破则业破,业破则身破,身破则苦(病)破,如此展转消灭。)

在《阿弥陀经疏钞》中,莲池大师云:“忆念无间,是谓事持;体究无间,是谓理持。下当详辩,以是为因。后一心不乱,亦有事、理。其不解此意者,以念佛是被钝根,参禅乃能悟道。初机闻此,莫能自决。不知体究念佛,与前代尊宿教人举话头,下疑情,意极相似。故谓参禅不须别举话头,只消向一句阿弥陀佛上著到。妙哉言乎!”

在《竹窗二笔》中,莲池大师专列“参究念佛”一章,讲到:国朝本朝洪、永间洪武、永乐年间,有空谷、天奇、毒峰三大老。其论念佛,天、毒二师俱教人看“念佛是谁”;唯空谷谓只直念去亦有悟门。

 

 

参考阅读:

参究念佛

净宗参究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