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净修院教学大纲

学佛就是修行,而且是如佛所说地修行。

 

其修也,有从入之阶;

其证也,有自得之实。

 

勤奋刻苦,方法正确,坚持不懈。

 


 

一、培养目标

 

二、本院校风

 

三、学佛要旨

   

一、发菩提心

二、正确知见

三、解行并进

四、出离三界

   
   
   
 

四、怎样修学

   

一、如说修行

二、信解行证

三、经论修习

四、觉知念佛

五、修学诀窍

六、语音朗读

   
   
   
   
   
 

五、课程说明

   

第一阶段 断恶行善

第二阶段 持戒为本

第三阶段 般若破妄

第四阶段 极乐为归

   
   
   


一、培养目标

净修院的培养目标:发菩提心,解第一义,信愿持名,一心不乱;牢牢掌握佛法基本理论,具备直接阅读经论原文的能力,为弘法利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第一义〕净宗大德王龙舒居士之《龙舒增广净土文》云:“十六观经云:上品上生者,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义。然则修上品者,佛之深旨不可不知。”龙舒居士本人就是这样,做到了生死自在,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十六观经〕即《观无量寿佛经》。此经说十六观,故亦称十六观经。〔第一义〕至高无上的义理,即诸法实相。佛言:“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

二、本院校风

本院校风:信因果,能刻苦,勿自欺。

〔信因果〕印光大师云:“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印光法师文钞·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是因,如是果。世人作恶,皆由不信因果所致。学佛人若不深信因果,并且贯彻在日常行持上,一切尽成戏论。虚云老和尚说:“无论什麽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禅堂开示》)〔三涂〕即三途:血途、刀途、火途。血途是畜生道,因畜生常在被杀,或互相吞食之处;刀途是饿鬼道,因饿鬼常在饥饿,或刀剑杖逼迫之处;火途是地狱道,因地狱常在寒冰,或猛火烧煎之处。此三途就是三恶道的别名。

〔能刻苦〕能在枯燥、乏味、艰苦的大运动量训练中坚持下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命需要磨练,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勿自欺〕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憨山大师云:“既发信心,当行实行(就应当如佛所说地实际修行),万勿自欺。”(《梦游集·示宜华众道人》)语云:“掩目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生死大事乎!〔掩目捕雀〕遮着眼睛捉麻雀。譬喻自己骗自己。〔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生死大事乎〕捉麻雀这种小事,尚且不可能通过自欺来达到目的,更何况了脱生死之大事,怎么可能通过自欺来达到目的呢?

、学佛要旨

学佛的目的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也是每一个学佛人的伟大使命。那么,怎样来达到这一目的,完成这一使命呢?

一、发菩提心

学佛,首先必须发菩提心,因为发菩提心是成佛度众生这一伟大使命的庄严誓言,是横渡生死苦海的灯塔,是乘风破浪的动力。

彻悟大师云:“大心(菩提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冤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已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彻悟大师遗集》)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彭际清《省庵法师遗书序》云:“昔我世尊始成正觉,叹曰:‘奇哉!奇哉!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吾壹不解(我一直不理解)此诸众生于妄想执著,何苦而不离?于如来智慧,又何惮(dàn,畏难)而不证?卒(zú,终于)乃舍父逃逝,长劫漂流,甘为客作贱人,而不知反此?无他故,不觉而已矣!菩提心者,即觉之异名。才觉,则现前妄想执著,全是如来智慧。盖如来智慧无体,以众生妄想为体;众生妄想无体,以如来智慧为体。如水成波,全波是水。从本以来,毕竟当住无余涅槃故。然而觉与不觉之分,断不可以自瞒自昧者也。于此瞿然而思,砉(xū,皮骨相离声)然以解,则菩提心之发,自有沛然莫御者。此心既发,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现前,又何用他求哉!”

二、正确知见

虚云老和尚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起休。”《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此,学佛人具备正确知见,至关重要。本院的课程安排,就是通过系统的修学,以建立正确的知见,并且落实在行持上。

其修学共分四个阶段:一、断恶行善;二、持戒为本;三、般若破妄;四、极乐为归。具体课程如下表:

 

一、断恶行善

二、持戒为本

三、般若破妄

四、极乐为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四学年

第五、六学年

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

金刚经

阿弥陀经

了凡四训

 

八大人觉经

 

心经

念佛论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佛遗教经

六祖坛经

禅净要旨

王凤仪嘉言录

十善业道经

佛藏经

无量寿经会义

太上感应篇

大念住经

起信论

念佛三昧摸象记

三、解行并进

学佛是一个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过程,因此经论的修学,最终都要落实在行持(心念和行为)上。

修学的方法是:闻→思→修。闻,是听闻教法(包括阅读教法);思,是思惟教法之义理;修,是按照教法之义理,切实行持。通过这一过程,将我们的无明知见,转化成正知正见,并落实在身(行为)、语、意上。在这个过程中,熏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熏习,才能悟入佛的知见,生起慧解,指导自己的行动。


对于初学者而言,直接从经论原文下手是相当困难的,最好从注释本开始。当具备一定能力之后,就要直接阅读经论原文,这样更容易生起慧解。所以在用注释本修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直接阅读经论原文的能力。本院的教材,就是这样设计的:帮助读懂所注释的经论,同时培养直接阅读其它经论原文的能力。教材如下表所列:

 

一、断恶行善

二、持戒为本

三、般若破妄

四、极乐为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四学年

第五、六学年

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

金刚经

阿弥陀经

了凡四训

 

八大人觉经

 

心经

念佛论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佛遗教经

六祖坛经

禅净要旨

王凤仪嘉言录

十善业道经

佛藏经

无量寿经会义

太上感应篇

大念住经

起信论

念佛三昧摸象记


四、出离三界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所以,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说羊车(声闻乘)、鹿车(缘觉乘)、牛车(菩萨乘)乃至大白牛车(佛乘),都是要救度众生出此三界火宅。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生,下至饿鬼、地狱;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身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是已无色身,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空天(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轮回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首先是以超出三界为目的。

那么,怎样出离三界呢?答案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最易、最捷、最稳的途径。而念佛法门中,持名念佛又是最易、最捷、最稳者,古德赞为“径中又径(捷径中之捷径)”。

一切其它法门要出离三界都必须断尽烦恼,而持名念佛只要能够用佛号伏住烦恼,一心不乱,臨命終時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用佛号伏住烦恼,比起断尽烦恼来说,实在容易得太多太多。并且一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证不退位,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教导下,清净大海众菩萨的切磋帮助下,迅速成佛,滿菩提愿。所以,持名念佛是最为殊胜的了生出死法门。

持名念佛的具体方法甚多,其目标都是要达到一心不乱,以确保临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佛说阿弥陀经》中,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问:怎样能够达到念佛一心不乱?

答:达到念佛一心不乱的最大障碍,是妄念。在实修课程的教材《觉知念佛》一书中,详细分析了妄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克服妄念;并且详细讲解了,怎样达到念佛一心不乱的具体修学步骤和方法。只要是真信切愿,刻苦努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达到念佛一心不乱。

问:“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

答:“三界”,就是前面所说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五行”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的障碍。

、怎样修学

一、如说修行

在阿弥陀经之玄奘大师译本《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世尊开示道:“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所以,念佛求生净土是一切诸佛摄受之法门,而且世尊在此经中具体明确地开示了如何修持这一法门。

世尊在讲了“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就立即说道:“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世尊在这里把信、愿、行讲得十方清楚:信,是“信受”;愿,是“发愿”;行,是“如说修行”——系念不乱。

当信、愿还仅只停留在头脑中时,这只是一种想法而已。必须把信、愿实践出来,这才是真信笃愿。所以,真信笃愿必然导致力行。若无切实精进的修行,何以证其所信?何以满其所愿?没有力行的信、愿不过是虚信浮愿而已。

在此经中,世尊反反复复、再三再四地强调要“如说修行”,并且明确的告诉我们:只要如说修行,就为十方诸佛所摄受,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永不退转速证佛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世尊开示道:

  • “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 “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应信受领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语,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生疑虑。”

  • “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应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深心信解,发愿往生,勿行放逸。”

  • “于此杂染堪忍世界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是人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

因此,学人一定要深心信解“如说修行”的含义,并付诸行动,惟日孜孜,一往无前。《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心水澄清,与净土(极乐世界)相应,则佛月现前;若心水浊乱,与秽土(娑婆世界)相应,则佛月不彰。所以,念佛法门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令浊乱的心水澄清(一心不乱),进而去泥纯水(念佛三昧)。

二、信解行证

本院的修学方式是:自修、自律、自验,落实好信、解、行、证四大环节。

本院的修学,分经论修习和觉知念佛两大部分。经论修习的教材是课程表中所列之书,而觉知念佛的教材是《觉知念佛》一书。

修学的过程是:闻→思→修。闻,是听闻教法;思,是思惟教法之义理;修,是按照教法之义理,切实行持。这一过程是要将我们无明的知见,转化成正知正见,并落实在身(行为)、语、意上。在这个过程中,熏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熏习,才能悟入佛的知见,生起慧解,指导自己的行动。

戒定慧三学中,戒是基础,务必严持五戒十善。

〔三学〕戒学、定学、慧学。戒即禁戒,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能使人们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发慧,最终获得无漏道果,所以三学又名为“三无漏学”。〔无漏〕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谓之漏。又漏为漏落之义,烦恼能令人漏落于三恶道谓之漏。因之谓有烦恼之法云有漏,离烦恼之法云无漏。〔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害有生命的动物;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妇以外的淫事;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类或毒品。〔十善〕十种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两舌〕搬弄是非,离间他人。〔绮语〕杂秽语、无义语以及含淫意之言词。

每天的实修,如下表。至于早晚课,可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一、断恶行善

二、持戒为本

三、般若破妄

四、极乐为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四学年

第五、六学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佛说四十二章经注

金刚经精解

阿弥陀经要解注

了凡四训注释

八大人觉经注

心经精解

念佛论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

佛遗教经注

六祖坛经精解

禅净要旨

王凤仪嘉言录

十善业道经注

佛藏经选注

无量寿经会义

太上感应篇注释

大念住经注

起信论注

念佛三昧摸象记精解

每日:一、阅读教材闻思修;二、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一部;三、念地藏菩萨圣号一万遍;四、觉知动作、觉知感受。

每日:一、阅读教材闻思修;二、轮流读诵《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十善业道经》、《佛遗教经》和《大念住经注》;三、觉知呼吸、觉知当下。

每日:一、阅读教材闻思修;二、读诵《金刚经》和《心经》各一部;三、觉知心念。

每日:一、阅读教材闻思修;二、每天读诵《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和《心经》各一部;三、觉知念佛。

三、经论修习

本院的修学,分经论修习和觉知念佛两大部分。经论修习的教材是课程表中所列之书。

学习一门教材时,先要将教材划分成若干个单元,例如以品或章来划分。

首先,对每一个单元:

1、粗读。将这一单元的教材读三遍,建立起一个总体认识,清楚地知道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细读。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和本单元的中心思想,并且对难字、难句都要清楚明白。

3、精读。通过精读,术语名词的含义要记得住,能够背诵精要的句偈,并且能够讲述本单元,特别是对难点难句的阐发。

然后:

4、全书融会贯通。其要求是:写出全书的中心思想和脉络,能够不看教材而概述全书。

5、熏习。通过不断地熏习,悟入佛的知见,生起慧解,指导自己的行动。这一步非常重要,要时时在境缘上勘验、转化、提升。

四、觉知念佛

觉知念佛的教材是《觉知念佛》一书。其修学纲领是:真信切愿,一心不乱。所以,环环都是在真信、切愿和一心不乱上做功夫。本书是以章为单元来修学。

1、粗读。也就是说,将这一章的教材读三遍,建立起一个总体认识,清楚地知道本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细读。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和本章的中心思想,并且对难字、难句都要清楚明白。

3、精读。通过精读,能够背诵精要的句子,并且能够讲述本章,特别是对难句和关键处的阐发。

4、实修。觉知念佛的修学有一个大体上的划分:觉知动作和觉知感受,修学一年;觉知呼吸,修学一年;觉知心念,修学两年;觉知念佛,修学两年。至于具体的修学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觉知念佛》一书中都有详细说明,其指导思想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觉知连绵不断。

五、修学诀窍

修学成就的诀窍:强烈的愿望(如救头然),正确的方法,勤学、苦练、聚焦、领悟。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反复练习和运用,知难而上,在挑战中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加强心理素质的磨砺。累时、困时、难时,要给自己鼓气;诱惑来时、恼怒起时、枯燥烦闷无味时,要自我告诫:人要没有决心和意志力,一事无成!

困难的出现,正是前进之转机。要正视困难,并且找出解决困难的途径,奋力实施,就会有新的突破。只要方法得当,加上勤学苦练,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修学上取得卓越的成就——这是千百年来祖师大德以身作则,为我们指示的金光大道。

总的来说,由于修学方式是自学自修,所以自己就是自己的教练,因此自律和自验特别重要,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控制好进度和修学效果,切忌一曝十寒和煮夹生饭。时常回想一下当初在学校读书时,是怎样学习的?想一想当时课程是如何安排,老师是如何讲解,以及自己是如何复习,如何完成作业,如何通过考试?这是很有帮助的。

六、语音朗读

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边听边看往往比单纯地阅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还没有教材视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语音朗读工具来朗读教材,边听边看。而且,还可以通过反复聆听来熏修。

语音朗读工具,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同其它工具一样,使用的次数愈多,就愈熟练,效果也就愈显著,而且愈能用在点子上。如果你对软件的安装调试不太熟悉,可请熟悉的朋友帮忙,你只管使用。(语音朗读工具的按照和设置,详见本修学园地中《电脑朗读网页》一文)

、课程说明

《观无量寿佛经》中,佛言:“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因此,念佛人必须遵修净业三福,这是净宗修学之基础。“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的课程,就是根据“净业三福,求生极乐”的构架来编排的。

课程的第一阶段是“断恶行善”,其修学的核心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阶段是“持戒为本”,其修学的核心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阶段是“般若破妄”,其修学的核心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第四阶段是“极乐为归”,其修学的核心是:信愿持名,一心不乱。

第一阶段 断恶行善

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王凤仪嘉言录和《太上感应篇》,修学的核心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教材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了凡四训注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和《太上感应篇注释》。

实修:一、闻思修;二、每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一部;三、念地藏菩萨圣号一万遍;四、觉知动作(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地藏菩萨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无比愿力,救度我等苦难众生。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不仅消灾免难,解冤化结,所作吉祥,更有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本书详细讲解《地藏菩萨本愿经》,是非常好的修学指导。

 

了凡四训注释

  《了凡四训》是改造命运的宝典,四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圭臬,因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与《了凡四训》是姊妹篇,也是改造命运的宝典,四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圭臬,因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王凤仪嘉言录

《王凤仪嘉言录》是王凤仪老善人(1864-1937年)的语录。他是位农村长工,未曾读书,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三十五岁,往救友人杨柏,行至中途,天垂异象,黑夜见白日,遂明道。三十八岁,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彻大悟,发明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世,普度群伦。王善人讲道,语似俚俗,而意境深远,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经教,权宜说法,活泼自然,其要旨在教人尽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王凤仪告诉我们:人生的富贵贫贱、否泰苦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太上感应篇注释

  印光大师云:“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人。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知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潜修焉。......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太上感应篇直讲序》)

 

 

第二阶段 持戒为本

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十善业道经》、《佛遗教经》和《大念住经》,修学的核心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教材是:《四十二章经注》、《八大人觉经注》、《十善业道经注》、《佛遗教经注》和《大念住经注》。

实修:一、闻思修;二、轮流读诵《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十善业道经》、《佛遗教经》和《大念住经》,每天一部;三、觉知呼吸、觉知感受(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佛说四十二章经注

  本经是传入我国的第一部佛经,其内容浅深、渐顿、偏圆、权实、小大(小乘、大乘)兼具,是一部纲领性的经典。本注解帮助理解经中的义理。

 

八大人觉经注

  《八大人觉经》旨在阐明菩萨(即经中的“大人”)觉悟八法:无常无我觉、少欲无为觉、安贫守道觉、常行精进觉、多闻增慧觉、等念冤亲觉、五欲过患觉和大心普济觉,以做到自觉、觉他。本注解帮助理解经中的义理。

 

十善业道经注

  在《十善业道经》中,佛说一切法,无不由心,应修十善,断一切苦,这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本注解帮助理解经中的义理。

 

佛遗教经注

  《佛遗教经》是佛陀在涅盘前对弟子的最後教诫,特地提纲挈领再次叮咛嘱咐如何修持戒定慧,以出离烦恼和生死。本注解帮助理解经中的义理。

 

大念住经

  学佛,贵在实修实证,了生死出轮回。故首当伏烦恼,然后断烦恼。对净宗学人而言,只要能够伏住烦恼,即可念佛一心不乱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在《大念住经》中具体详明地开示了如何伏烦恼、断烦恼:对身、心、世界的生灭变化,保持连绵不断地觉知和观照——这是从知苦到灭苦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本注解帮助理解经中的义理。

 

 

第三阶段 般若破妄

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佛藏经》和《起信论》,修学的核心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教材是:《金刚经精解》、《心经精解》、《六祖坛经精解》和《起信论注》。

实修:一、闻思修;二、每天读诵《金刚经》和《心经》各一部;三、觉知心念(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金刚经精解

  千百年来,为什么《金刚经》家喻户晓,讲论无数,注解无数?究其原因,不仅是受持读诵《金刚经》的福德和功德其大无比,而且人们都意识到:《金刚经》在揭示一个威力无穷但又极其奥秘的真理,是离苦出死成佛道的如意宝王。所以,都孜孜不倦地在探索,在体悟——《金刚经》在讲什么?究竟在讲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故做是解。

  本书注解详明,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心经精解

  《心经》脍炙人口,因为它是破幻大法,度一切苦厄。玄奘大师西游取经时,独自穿越八百里黄沙的荒漠,上绝飞鸟,下无走兽,常遇诸魔鬼怪,奇形异状,绕人前后,大师“惟念心经,应声即灭”。这说明《心经》不但义理精妙,而且受持读诵,灵验非常。但是,经理深奥难解,义若不达,则理观难明。理观不明,则恍惚枝歧而无所趣向矣,故做是解。

  本书注解详明,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六祖坛经精解

  《六祖坛经》是中国本土佛法著作中,唯一一部被尊称为“经”的典籍,它对“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之顿教的理论和实践,作了系统而又全面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禅宗的正式形成,光芒万丈。《六祖坛经》是《金刚经》和《心经》的伟大实践。《金刚经》和《心经》是讲诸法实相,而《六祖坛经》根据《金刚经》和《心经》,以具体的实践来证悟诸法实相,成就无生法忍,进而觉照圆明,永离诸相,迳证佛果。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佛藏经选注

  修学佛法,首当具备正见。何谓正见?以佛经为根据,以佛心为己心,以佛言为己言,以佛行为己行,这就是正见。为此,特选《佛藏经》中“诸法实相品第一”、“念佛品第二”、“净法品第六”、“往古品第七”和“了戒品第九”,加以注释。

 

起信论注

 《大乘起信论》义理深入全面,解行并重,古今传诵,乃大乘入门之宝典。本论从以下十三个方面,对大乘之法义和实修进行了透辟的论述:一、造论因缘;二、大乘法义;三、一心二门;四、觉不觉义;五、识藏相用;六、染净熏习;七、真如相用;八、对治邪执;九、发心趣道;十、修行信心;十一、修行五门;十二、专意念佛;十三、修行利益。阐明人人本具之心(自性)、迷悟之根源,以及修行之途径和得证之境界。

 

 

第四阶段 极乐为归

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念佛论》、《禅净要旨》、《无量寿经会义》和《念佛三昧摸象记》,修学的核心是:信愿持名,一心不乱。

教材是:《阿弥陀经要解注》(附:《西方发愿文注》)、《念佛论》、《禅净要旨》和《念佛三昧摸象记精解》。

实修:一、闻思修;二、每天读诵《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金刚经》和《心经》各一部;三、觉知念佛(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

  阿弥陀经,是世尊不问自说之心要,十方佛赞之深经,究竟方便之妙法。释迦牟尼佛在此经中,称赞西方极乐世界,并且开示了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当生解脱法门。此法门,为十方诸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同声赞叹。深生信解者,必为十方诸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摄受。所以,这是净宗修学的根本依据。如说行者,定生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现存两种译本,一是姚秦时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常称秦译;一是唐代玄奘大师所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常称唐译。玄奘大师为了力保原面,采用逐字直译,准确完备,原语具存,词义详明,因此可免误解杜撰之弊,这对修学尤为重要。

 

念佛论

  本书乃念佛之圭臬,论中之瑰宝,故名之曰“念佛论”。本书著者彻悟大师,是临济宗第三十六祖,净土宗第十二祖,通宗,通教,通净。书中之言,即大师之行。大师不仅说到,而且做到,并以种种往生灵瑞为其证验,这是最为难能可贵之处。《念佛论》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对于净宗理、事、行、证,都做了精辟而又全面的阐述,并教人明第一义,在心念上做功夫,实为念佛人之修学指南。印光大师云:“彻悟语录,洵(实在)为净宗最要开示。”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禅净要旨

  憨山大师云:“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禅净要旨》辑自憨山大师《梦游集》,着重于如何实修。在各章中,憨山大师对禅宗和净宗的要旨和下手处,都有精辟的开示。学人反复体味,解行并进,必得真实受用。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无量寿经会义

无量寿经,乃净土宗根本圣典,亦为净宗群经之纲要,详细讲述了阿弥陀佛之成佛因果、极乐世界之依正庄严,往生众生之信愿行证,以及净土行者之欣求厌离。这是念佛人必须常诵常听、常忆常行之经典,以令自性渐入极乐,渐臻极乐。但是,无量寿经有内容不全相同的五个译本,难于遍诵熏习。故《无量寿经会义》采用精炼的文言文句来综合宣讲这五个原译本,并通过每段的白话译文和注进行解释,以便于念佛人之修学和熏习。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念佛三昧摸象记精解

  念佛三昧摸象记”是念佛法门中十分稀有而珍贵的文献,对念佛三昧的修法、境界、相、用、体和利益,都作了深入地阐述,并在后半篇阐述证得念佛三昧之后,如何做保任工夫。

  本书作了详细的注解,一方面帮助理解原文的义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人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为直接阅读经论打下基础。

 

觉知念佛

  这是净修院的实修教材,其目标是:信愿持名,一心不乱,确保有把握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每一个念佛人,通过刻苦的努力,都能够达到的。

  本书对于如何达到念佛一心不乱,有详细的解说,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诚如古德所言:“其修也,有从入之阶;其证也,有自得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