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教学大纲学佛就是修行,而且是如佛所说地修行。
其修也,有从入之阶; 其证也,有自得之实。
勤奋刻苦,方法正确,坚持不懈。
一、培养目标净修院的培养目标:发菩提心,解第一义,信愿持名,一心不乱;牢牢掌握佛法基本理论,具备直接阅读经论原文的能力,为弘法利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第一义〕净宗大德王龙舒居士之《龙舒增广净土文》云:“十六观经云:上品上生者,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义。然则修上品者,佛之深旨不可不知。”龙舒居士本人就是这样,做到了生死自在,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十六观经〕即《观无量寿佛经》。此经说十六观,故亦称十六观经。〔第一义〕至高无上的义理,即诸法实相。佛言:“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 二、本院校风本院校风:信因果,能刻苦,勿自欺。 〔信因果〕印光大师云:“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印光法师文钞·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是因,如是果。世人作恶,皆由不信因果所致。学佛人若不深信因果,并且贯彻在日常行持上,一切尽成戏论。虚云老和尚说:“无论什麽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禅堂开示》)〔三涂〕即三途:血途、刀途、火途。血途是畜生道,因畜生常在被杀,或互相吞食之处;刀途是饿鬼道,因饿鬼常在饥饿,或刀剑杖逼迫之处;火途是地狱道,因地狱常在寒冰,或猛火烧煎之处。此三途就是三恶道的别名。 〔能刻苦〕能在枯燥、乏味、艰苦的大运动量训练中坚持下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命需要磨练,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勿自欺〕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憨山大师云:“既发信心,当行实行(就应当如佛所说地实际修行),万勿自欺。”(《梦游集·示宜华众道人》)语云:“掩目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生死大事乎!〔掩目捕雀〕遮着眼睛捉麻雀。譬喻自己骗自己。〔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生死大事乎〕捉麻雀这种小事,尚且不可能通过自欺来达到目的,更何况了脱生死之大事,怎么可能通过自欺来达到目的呢? 三、学佛要旨学佛的目的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也是每一个学佛人的伟大使命。那么,怎样来达到这一目的,完成这一使命呢? 一、发菩提心学佛,首先必须发菩提心,因为发菩提心是成佛度众生这一伟大使命的庄严誓言,是横渡生死苦海的灯塔,是乘风破浪的动力。 彻悟大师云:“大心(菩提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冤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已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彻悟大师遗集》)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彭际清《省庵法师遗书序》云:“昔我世尊始成正觉,叹曰:‘奇哉!奇哉!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吾壹不解(我一直不理解)此诸众生于妄想执著,何苦而不离?于如来智慧,又何惮(dàn,畏难)而不证?卒(zú,终于)乃舍父逃逝,长劫漂流,甘为客作贱人,而不知反此?无他故,不觉而已矣!菩提心者,即觉之异名。才觉,则现前妄想执著,全是如来智慧。盖如来智慧无体,以众生妄想为体;众生妄想无体,以如来智慧为体。如水成波,全波是水。从本以来,毕竟当住无余涅槃故。然而觉与不觉之分,断不可以自瞒自昧者也。于此瞿然而思,砉(xū,皮骨相离声)然以解,则菩提心之发,自有沛然莫御者。此心既发,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现前,又何用他求哉!” 二、正确知见虚云老和尚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起休。”《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此,学佛人具备正确知见,至关重要。本院的课程安排,就是通过系统的修学,以建立正确的知见,并且落实在行持上。 其修学共分四个阶段:一、断恶行善;二、持戒为本;三、般若破妄;四、极乐为归。具体课程如下表:
三、解行并进学佛是一个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过程,因此经论的修学,最终都要落实在行持(心念和行为)上。 修学的方法是:闻→思→修。闻,是听闻教法(包括阅读教法);思,是思惟教法之义理;修,是按照教法之义理,切实行持。通过这一过程,将我们的无明知见,转化成正知正见,并落实在身(行为)、语、意上。在这个过程中,熏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熏习,才能悟入佛的知见,生起慧解,指导自己的行动。
对于初学者而言,直接从经论原文下手是相当困难的,最好从注释本开始。当具备一定能力之后,就要直接阅读经论原文,这样更容易生起慧解。所以在用注释本修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直接阅读经论原文的能力。本院的教材,就是这样设计的:帮助读懂所注释的经论,同时培养直接阅读其它经论原文的能力。教材如下表所列:
四、出离三界《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所以,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说羊车(声闻乘)、鹿车(缘觉乘)、牛车(菩萨乘)乃至大白牛车(佛乘),都是要救度众生出此三界火宅。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生,下至饿鬼、地狱;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身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是已无色身,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空天(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轮回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首先是以超出三界为目的。 那么,怎样出离三界呢?答案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最易、最捷、最稳的途径。而念佛法门中,持名念佛又是最易、最捷、最稳者,古德赞为“径中又径(捷径中之捷径)”。 一切其它法门要出离三界都必须断尽烦恼,而持名念佛只要能够用佛号伏住烦恼,一心不乱,臨命終時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用佛号伏住烦恼,比起断尽烦恼来说,实在容易得太多太多。并且一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证不退位,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教导下,清净大海众菩萨的切磋帮助下,迅速成佛,滿菩提愿。所以,持名念佛是最为殊胜的了生出死法门。 持名念佛的具体方法甚多,其目标都是要达到一心不乱,以确保临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佛说阿弥陀经》中,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问:怎样能够达到念佛一心不乱? 答:达到念佛一心不乱的最大障碍,是妄念。在实修课程的教材《觉知念佛》一书中,详细分析了妄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克服妄念;并且详细讲解了,怎样达到念佛一心不乱的具体修学步骤和方法。只要是真信切愿,刻苦努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达到念佛一心不乱。 问:“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 答:“三界”,就是前面所说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五行”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的障碍。 四、怎样修学一、如说修行在阿弥陀经之玄奘大师译本《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世尊开示道:“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所以,念佛求生净土是一切诸佛摄受之法门,而且世尊在此经中具体明确地开示了如何修持这一法门。 世尊在讲了“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就立即说道:“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世尊在这里把信、愿、行讲得十方清楚:信,是“信受”;愿,是“发愿”;行,是“如说修行”——系念不乱。 当信、愿还仅只停留在头脑中时,这只是一种想法而已。必须把信、愿实践出来,这才是真信笃愿。所以,真信笃愿必然导致力行。若无切实精进的修行,何以证其所信?何以满其所愿?没有力行的信、愿不过是虚信浮愿而已。 在此经中,世尊反反复复、再三再四地强调要“如说修行”,并且明确的告诉我们:只要如说修行,就为十方诸佛所摄受,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永不退转速证佛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世尊开示道:
因此,学人一定要深心信解“如说修行”的含义,并付诸行动,惟日孜孜,一往无前。《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心水澄清,与净土(极乐世界)相应,则佛月现前;若心水浊乱,与秽土(娑婆世界)相应,则佛月不彰。所以,念佛法门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令浊乱的心水澄清(一心不乱),进而去泥纯水(念佛三昧)。 二、信解行证本院的修学方式是:自修、自律、自验,落实好信、解、行、证四大环节。 本院的修学,分经论修习和觉知念佛两大部分。经论修习的教材是课程表中所列之书,而觉知念佛的教材是《觉知念佛》一书。 修学的过程是:闻→思→修。闻,是听闻教法;思,是思惟教法之义理;修,是按照教法之义理,切实行持。这一过程是要将我们无明的知见,转化成正知正见,并落实在身(行为)、语、意上。在这个过程中,熏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熏习,才能悟入佛的知见,生起慧解,指导自己的行动。 在戒定慧三学中,戒是基础,务必严持五戒十善。 〔三学〕戒学、定学、慧学。戒即禁戒,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能使人们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发慧,最终获得无漏道果,所以三学又名为“三无漏学”。〔无漏〕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谓之漏。又漏为漏落之义,烦恼能令人漏落于三恶道谓之漏。因之谓有烦恼之法云有漏,离烦恼之法云无漏。〔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害有生命的动物;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妇以外的淫事;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类或毒品。〔十善〕十种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两舌〕搬弄是非,离间他人。〔绮语〕杂秽语、无义语以及含淫意之言词。 每天的实修,如下表。至于早晚课,可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三、经论修习本院的修学,分经论修习和觉知念佛两大部分。经论修习的教材是课程表中所列之书。 学习一门教材时,先要将教材划分成若干个单元,例如以品或章来划分。 首先,对每一个单元: 1、粗读。将这一单元的教材读三遍,建立起一个总体认识,清楚地知道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细读。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和本单元的中心思想,并且对难字、难句都要清楚明白。 3、精读。通过精读,术语名词的含义要记得住,能够背诵精要的句偈,并且能够讲述本单元,特别是对难点难句的阐发。 然后: 4、全书融会贯通。其要求是:写出全书的中心思想和脉络,能够不看教材而概述全书。 5、熏习。通过不断地熏习,悟入佛的知见,生起慧解,指导自己的行动。这一步非常重要,要时时在境缘上勘验、转化、提升。 四、觉知念佛觉知念佛的教材是《觉知念佛》一书。其修学纲领是:真信切愿,一心不乱。所以,环环都是在真信、切愿和一心不乱上做功夫。本书是以章为单元来修学。 1、粗读。也就是说,将这一章的教材读三遍,建立起一个总体认识,清楚地知道本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细读。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和本章的中心思想,并且对难字、难句都要清楚明白。 3、精读。通过精读,能够背诵精要的句子,并且能够讲述本章,特别是对难句和关键处的阐发。 4、实修。觉知念佛的修学有一个大体上的划分:觉知动作和觉知感受,修学一年;觉知呼吸,修学一年;觉知心念,修学两年;觉知念佛,修学两年。至于具体的修学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觉知念佛》一书中都有详细说明,其指导思想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觉知连绵不断。 五、修学诀窍修学成就的诀窍:强烈的愿望(如救头然),正确的方法,勤学、苦练、聚焦、领悟。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反复练习和运用,知难而上,在挑战中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加强心理素质的磨砺。累时、困时、难时,要给自己鼓气;诱惑来时、恼怒起时、枯燥烦闷无味时,要自我告诫:人要没有决心和意志力,一事无成! 困难的出现,正是前进之转机。要正视困难,并且找出解决困难的途径,奋力实施,就会有新的突破。只要方法得当,加上勤学苦练,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修学上取得卓越的成就——这是千百年来祖师大德以身作则,为我们指示的金光大道。 总的来说,由于修学方式是自学自修,所以自己就是自己的教练,因此自律和自验特别重要,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控制好进度和修学效果,切忌一曝十寒和煮夹生饭。时常回想一下当初在学校读书时,是怎样学习的?想一想当时课程是如何安排,老师是如何讲解,以及自己是如何复习,如何完成作业,如何通过考试?这是很有帮助的。 六、语音朗读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边听边看往往比单纯地阅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还没有教材视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语音朗读工具来朗读教材,边听边看。而且,还可以通过反复聆听来熏修。 语音朗读工具,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同其它工具一样,使用的次数愈多,就愈熟练,效果也就愈显著,而且愈能用在点子上。如果你对软件的安装调试不太熟悉,可请熟悉的朋友帮忙,你只管使用。(语音朗读工具的按照和设置,详见本修学园地中《电脑朗读网页》一文) 五、课程说明《观无量寿佛经》中,佛言:“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因此,念佛人必须遵修净业三福,这是净宗修学之基础。“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的课程,就是根据“净业三福,求生极乐”的构架来编排的。 课程的第一阶段是“断恶行善”,其修学的核心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阶段是“持戒为本”,其修学的核心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阶段是“般若破妄”,其修学的核心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第四阶段是“极乐为归”,其修学的核心是:信愿持名,一心不乱。 第一阶段 断恶行善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王凤仪嘉言录和《太上感应篇》,修学的核心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教材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了凡四训注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和《太上感应篇注释》。 实修:一、闻思修;二、每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一部;三、念地藏菩萨圣号一万遍;四、觉知动作(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第二阶段 持戒为本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十善业道经》、《佛遗教经》和《大念住经》,修学的核心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教材是:《四十二章经注》、《八大人觉经注》、《十善业道经注》、《佛遗教经注》和《大念住经注》。 实修:一、闻思修;二、轮流读诵《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十善业道经》、《佛遗教经》和《大念住经》,每天一部;三、觉知呼吸、觉知感受(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第三阶段 般若破妄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佛藏经》和《起信论》,修学的核心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教材是:《金刚经精解》、《心经精解》、《六祖坛经精解》和《起信论注》。 实修:一、闻思修;二、每天读诵《金刚经》和《心经》各一部;三、觉知心念(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第四阶段 极乐为归本阶段修学的课程是《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念佛论》、《禅净要旨》、《无量寿经会义》和《念佛三昧摸象记》,修学的核心是:信愿持名,一心不乱。 教材是:《阿弥陀经要解注》(附:《西方发愿文注》)、《念佛论》、《禅净要旨》和《念佛三昧摸象记精解》。 实修:一、闻思修;二、每天读诵《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金刚经》和《心经》各一部;三、觉知念佛(内容详见《觉知念佛》一书)。
教材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