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诸法实相品(注)

(原文录自《佛藏经》)

湛然 注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前言

诸法实相,是佛法的基本原理,也是佛法与外道、魔说的分水岭。《三藏法数》云:“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则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则是魔说。”智者大师《法华玄义》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之印证,即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是魔说。”

一、什么是诸法实相

所谓“实相”,就是实际的情形;“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实际情形。本经(《佛藏经》)云:“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大般涅槃经》云:“一切诸法皆如幻相,如来在中以方便力无所染著。”《法华经》云:“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

〔法〕在佛学中,“法”有几种含义:一、指事物现象,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二、法则,规律;三、道法,即修道的原理、方法和境界;四、与“道”同一含义。五、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的法尘。究竟是何含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诸法实相中的“法”是指事物现象。〔诸法〕指森罗万象的一切事物、现象。

〔空〕有相而无实体(如梦中事),叫做“空”。《持世经·十八性品第三》中,佛言:“知诸法空,如幻无实,无有根本。”在描述事物的存在时,除了“有”、“无”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幻象,例如梦中事,并非真实存在,有相而无实体,就用“空”这个概念来描述。憨山大师云:“佛说‘空’字,乃破世人执著以为实有之谓,非绝无断灭之谓也。”《维摩经·弟子品第三》云:“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这一句中,“诸法”是说相有,“究竟无所有”是说实无(究竟来说是没有),相有而实无的这一情形(幻),称之为空。

由此可知,空与幻是同义词。《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幻学品第十一》云:“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与幻有异不?受、想、行、识与幻有异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色不异幻,幻不异色,色即是幻,幻即是色。世尊,受、想、行、识不异幻,幻不异受、想、行、识,识即是幻,幻即是识。”仔细对照这两段经文,即知“空”即是“幻”的意思。

诸法实相是最究竟的真理,所以称为第一义谛。但是,就像哥白尼当年宣布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一样,人们实在难以置信,布鲁诺还因为宣扬这一真理,被判为异端而烧死。所以世尊在《佛藏经·诸法实相品第一》中连举十喻,来说明诸法实相这一真理,是如何的难以令人信解。例如,其中一喻:“舍利弗,譬如有人嚼咽须弥(须弥山)能令消尽,飞行虚空不以为患,你认为怎么样,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诸佛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虽然难以令人信解,但诸法实相是真理,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法华经》中,佛言:“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以,若以凡夫智慧来推究思惟诸法实相,如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故佛弟子但当信受佛语,依教奉行!

 

问:什么是法性?

答:法性者,诸法之本质(体性)也,乃诸法实相之异名。《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云:“一切诸法,体性空虚,无常灭坏。譬如有人,于夜梦中见好园圃,山河人众茂林清泉,堂舍楼阁皆可爱乐,及其睡觉(睡醒)一无所见。”《大宝积经·卷第六十四》云:“不来不去亦不生,佛能演说如是法,虽说诸法体性空,世雄而令修习道。”《月灯三昧经》云:“诸法体性常寂然,凡夫无智不能会,若能心住于寂定,是人一切常有佛。”《华严经·升须弥山品》曰:“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圆觉经》云:“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大智度论》曰:“法性者如前说,各法空,同为一空,是为法性。”

问:既然法性是空,为善作恶应无区别了吧?为什么还要精持五戒十善呢?

答:究竟来说,为善作恶是没有区别的,因为都是无明梦中事,同为一空。但是,我们仍在无明梦中,为善作恶是大有区别的,受因果法则的支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苦乐宛然,栩栩如真。我们持戒修行,就是要觉悟,去除迷惑颠倒,从这迷梦中醒来。

问:什么是法界?

答:就事相来说,“法”者诸法,“界”者分界,现象界的一切事物,各有其差别不同的相,而且不能混淆,名“事法界”;就理体来说,诸法在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名“理法界”,即诸法实相。

问:什么是一真法界?

答:一真法界是华严宗所用极理之称,犹如天台宗所说的诸法实相。

问:何谓缘起性空?

答:缘起是说诸法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这是从事相上来说;性空是说诸法其性本空,并非真实存在,这是从理体上来说。

二、诸法实相是佛法的基本原理

佛陀出世之一大事,乃为引导一切众生,尽成佛道。本经(《佛藏经》)云:“诸法实相,毕竟空寂,即是佛道。”《大智度论·卷第五》曰:“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悉名为魔。”《大智度论·卷第十》曰:“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

在《法华经》中,世尊开示道:三乘方便,一乘真实。《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指声闻乘、缘觉乘)亦无三(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除佛方便说。”“诸佛如来,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三乘是小乘(即声闻乘)、中乘(即缘觉乘)和大乘(即菩萨乘)。一乘又名一佛乘,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声闻乘依四圣谛修行得出生死,缘觉乘依十二因缘法修行得出生死,菩萨乘依六度修行得出生死,而一佛乘是依诸法实相修行圆成佛道

三、诸法实相是第一义谛

诸法实相,是第一义谛。佛言:“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

〔第一义谛〕至高无上圆满究竟之真理。

佛言:“一切法如幻、如梦、如响、如影、如炎。”(《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萨陀波仑品第二十七》)

佛言:“知诸法空,如幻无实,无有根本。”(《持世经·十八性品第三》)

佛言:“一切诸法,体性空虚,无常灭坏。譬如有人于夜梦中见好园圃,山河人众茂林清泉,堂舍楼阁,皆可爱乐。及其睡觉(睡醒),一无所见。”(《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

佛言:“此中无法生,亦无有法灭,无生无有灭,是诸法实相。”(《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七》)

佛言:“诸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无不皆空,是为觉知诸法实相。”(《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三十七》)

四、诸法实相是一法印

法印者,佛法之印契,这是佛佛相递持的真理之印,是佛法的准则,不合于法印者,即非佛法。小乘法是以“三法印”来印定。三法印是: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世间一切事物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化,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一切诸法无有实体;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

大乘法是以“实相印”来作印定,实相印又名诸法实相印。由于诸法实相已经涵盖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故称为一法印或一实相印。大乘法以说诸法实相之义理为本,离开诸法实相而说法,皆为魔说。《法华经》中,佛言:“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三藏法数》云:“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则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则是魔说。”智者大师《法华玄义》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之印证,即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是魔说。”于《法华文句》中又云:“诸佛觉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只令众生得此实相,唯为此事出应于世,曾无他事。除诸法实相,全皆名魔事。”

五、不生不灭

在经论中常见“不生不灭”一词,然而它有两种迥然不同的含义:一、外道所说“不生不灭”的意思是:本来就有,永恒存在。二、佛法所说“不生不灭”的意思是:一切事物皆是虚幻,从来就没有(“本来无一物”),既未生,故不灭。佛言:“此中无法生,亦无有法灭,无生无有灭,是诸法实相。”(《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七》)

在《六祖坛经》中,关于佛法所说的不生不灭,六祖作了精辟的开示:“简曰:师曰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六祖)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译文:薛简说道:大师您说不生不灭,这与外道有什么区别呢?六祖大师说: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以灭来终止生,以生来彰显灭;这样一来,灭如同不灭,生说来还是不生。而我所说的不生不灭,是本未曾有(“本来无一物”),故亦无灭,所以不同于外道。)

佛法中所说的不生不灭,是说:一切法从未存在过(本未曾生,故亦无灭)——这就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实际情形)。《佛藏经·念佛品第二》云:“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转轮生死。”《最胜王经》云:“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为涅槃。”《仁王经》云:“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九十六》中,佛言:“善现(须菩提),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大宝藏中,不说少法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有取有舍。所以者何?以无少法可生可灭、可染可净、可取可舍。”《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所以,佛法所说的不生不灭,是诸法实相,本来无一物,哪有生灭可言呢?《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幻学品第十一》云:“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幻有垢有净不?不也,世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幻有生有灭不?不也,世尊。”

六、无明梦

问:为什么说“一切法皆是幻象”?

答:因为,众生都在无明梦中,一切法皆是无明梦中事。宇宙万事万物,皆是一念妄动迷失了本性所产生的幻觉。永嘉《证道歌》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在《圆觉经》中,世尊开示说众生是在无明梦中:“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对于宇宙万有,在《大乘密严经》中,佛言:“如梦中色(如梦中的森罗万象)唯想妄见(都是心起念入无明梦而见),寤即非有(无明梦醒则一切皆无)无明梦中见男女等种种之色(在无明梦中,看见男女以及种种事物),成于正觉(成佛,微细念灭)即无所见。”

〔色〕物质存在之总称,即五蕴中之色蕴〔正觉〕真正的觉悟,这是微细念灭的境界。〔成于正觉即无所见〕“众生於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诸佛於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

这段经文开示道:宇宙万有是无明梦中事,心起念即入无明梦而见宇宙万有,念灭(微细念灭)则无明梦醒,即无所见。(关于无名梦,详见《诸法实相》一文)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又云:“一切功德行满足,故作佛。所谓依究竟菩萨地,能除一切诸障,无明梦尽故。”

憨山大师云:“众生自性与佛平等,本来无染,亦无生死去来之相。但以最初不觉,迷本自性,故号无明。因无明故,起诸妄想,种种颠倒,造种种业,妄取三界生死之苦。是皆无明,不了自心,随妄想转。如人熟睡,作诸恶梦,种种境界,种种怖畏,众苦难堪。及至醒来,求梦中事了不可得。是故众生堕在无明梦中,随妄想颠倒,造种种业,自取诸苦。醒眼看来,诸颠倒状岂可得耶?”(《梦游集·示董智光》)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生,下至饿鬼、地狱;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身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是已无色身,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空天(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轮回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首先是以出离三界为目的。

憨山大师云:“佛说:诸法如梦幻。又云:生死涅槃,犹如昨梦。”(《梦游集·答袁沧孺使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六》云:“一切有情设能如实了达诸法皆如幻化,应本已证无上菩提;然由有情于一切法,不能通达皆如幻化故,于诸趣生死轮回。”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一切如来,依此三昧,成就无量大威神力,乃至证入一切法空(一切法皆是幻象),能于十方一切佛刹,示现种种自在事故。譬如有人,梦见种种变异事等,及其觉已,所见皆无。凡夫亦尔,无明梦故,妄于诸法生实体想。诸佛觉已,皆无所著,故能十方一切世界,一念示现无量佛事,自在无碍,利益成就一切众生,皆令悟入无量深妙解脱门故。”

以上经论都是在说:众生迷在无明梦中,颠倒流转;而诸佛是无明梦尽,于法自在,遍十方世界,示现种种佛事,度脱众生。

憨山大师《梦游集·答袁沧孺使君》亦云:“以菩萨修行,乃至七地以前,皆未破无明之梦。一向教化众生,成就净土,皆是梦中佛事。故八地菩萨如梦渡河,犹未存觉,直至于佛,方称大觉。此乃明言,具载《华严经》,明明证据。”

无明梦是个大梦,就像虚拟世界一样,许许多多的梦中人在里面,彼此可以相互作用,还可以对环境和器物进行建造。然而人们对于“是在无明梦中,一切都是幻象”,难以置信!这并不奇怪,如果你从未醒过,怎么会知道是在梦中?然而,古往今来,无数明心见性者,都证实说:我们是在无明梦中。永嘉大师《证道歌》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我们自己通过修行,也能够证实,这就是科学的可重复性。

梦,如果你当真了,就受它的奴役。太虚大师说:“梦中之心,凡夫心也;梦中知梦之心,菩萨心也;梦觉之心,佛心也。”(《唯识观大纲》)

《大乘义章》云:“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槃云: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其自觉简异凡夫,云觉他者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

诸法实相品第一

(原文录自《佛藏经》)

 

在这一品中,世尊以画空等十喻来说明:诸法实相(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然后,详细阐明诸法实相——一切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

〔无生无灭〕一切法从未存在过(本未曾生,故亦无灭)。所以,一切事物皆是幻象。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俱,皆是众所知识,及无边大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数。】

这是我(阿难)亲自见闻。那个时侯,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在一起,他们都是众所周知,以及无边大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数。

【尔时,舍利弗从三昧起,行诣佛所。偏袒右肩,头面作礼,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佛告舍利弗:汝见何利,叹言希有: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

这时,舍利弗从三昧起,来至佛前。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对佛说道:希有!世尊,您宣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能够令人信解。佛对舍利弗说道:你见何利,叹言‘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是为希有?

〔三昧〕又名三摩地、三摩提,汉译为“定”,是定心一处的意思。修行人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时,若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叫做“定”,也就是进入“三昧”的境界。〔希有〕无比殊胜,希有难逢。〔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一切诸法如梦中事,就实际而言,本未曾生,故亦无灭;本未曾生,故无形相;本未曾生,故无作为——这就是诸法实相。所以,诸法实相是无生法。众生迷,于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诸佛觉,于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在静处每作是念:世尊乃于无名相法以名相说,无语言法以语言说,思惟是事,生希有心。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是事希有,第一希有,谓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回答道:世尊,我在静处常自思惟:世尊乃于无名相法而以名相说,无语言法而以语言说,因此生希有心。佛对舍利弗说道: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此事(以名相和语言来阐明离名相、离语言之诸法实相)希有,第一希有,因为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这是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啊!

〔名相〕名词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之名,汉译:无上正等正觉。《大智度论》云:“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譬如巧画师,画于虚空现种种色相。于意云何,是画师者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有非常高明的画师,能够在虚空中绘出种种彩画。你认为怎么样,这位画师希有吗?舍利弗回答道:希有!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如来以所得的无上正等正觉,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此喻是以巧画师画於虚空来阐明佛讲说诸法实相(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是第一希有!虚空不能作画,今有巧画师画於虚空,甚为希有;而佛以无上智,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所以者何?无名相法,无念无得,亦无有修,不可思议,非心所依,无有戏论,非是戏论所可依止,无觉无观,无有所摄,不在于心,非得所得,无此无彼,无有分别,无动无性,本来自空,不可念不可出,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如是无名相法,以名相说。如是,舍利弗,‘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无名相法,无念无得,亦无有修,不可思议,非心所依,无有戏论,不是戏论所可依止的,无觉无观,无有所摄,不在于心,非得所得,无此无彼,无有分别,无动无性,本来自空,不可念不可出,一切世间所不能信。这样的无名相法,而以名相说。因此,舍利弗,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名相〕佛教的名词术语,叫做“名相”。〔无名相法〕名相是事物的名称,而一切诸法根本就不存在,故种种名相只是虚设,谓之假名。〔假名〕诸法本无名,这是人为的假付。故一切之名,虚假不实,不契实体,如贫贱之人与以富贵之名是即假名。《大乘义章》云:“诸法无名,假与施名,故曰假名,如贫人假称富贵。”〔戏论〕不切实际的言论。〔觉观〕新译作“寻伺”,旧译作“觉观”。粗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都能扰乱定心。

本品共举十喻,来阐明佛讲说诸法实相(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是第一希有!以上是第一喻,故广说;以下九喻,是略说。

【舍利弗,譬如有人嚼咽须弥能令消尽,飞行虚空不以为患。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诸佛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有人能够把须弥山嚼咽在肚子里,而轻易地在空中飞行。你认为怎么样,这事希有吗?舍利弗回答道:希有!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诸佛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须弥〕即须弥山,为一小世界之中心。汉译为妙高山。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比高,所以称“高”。

【舍利弗,譬如火城,纵广深浅各一由旬,四门出焰。人负干草于中而过,猛风吹焰,烧爆其身。是人能令火不烧草及不烧身,于中得出,如本无异。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火城,纵广深浅各一由旬,四面城门都在熊熊燃烧。有人背负干草从中而过,狂风猛吹烈火来焚烧他。而此人能令大火既不烧着草,也不烧着身,从烈火中安然走出来,毫发未损。你认为怎么样,这事希有吗?舍利弗回答道:希有!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由旬〕印度计里程的单位。有大中小三种:大由旬约八十里,中由旬约六十里,小由旬约四十里。

【舍利弗,譬如有人以石为筏,从海此岸度至彼岸。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有人以石头为筏,从大海此岸渡到彼岸。你认为怎么样,这事希有吗?舍利弗回答道:希有!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舍利弗,譬如有人负四天下及诸须弥山河草木,以蚊脚为梯登至梵天。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有人背负着四大洲以及须弥山的所有山河草木,而以蚊脚为梯登至梵天。你认为怎么样,这事希有吗?舍利弗回答道:希有!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四天下〕在须弥山东南西北之四大洲:东胜身洲(以身形胜故,名为“胜身”)、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及诸须弥〕以及须弥山。这里的“诸”是“之于”或“之乎”的合音。例如《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梵天〕色界之初禅天。

【舍利弗,譬如藕丝悬须弥山在于虚空,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以藕丝将须弥山悬挂在虚空中。你认为怎么样,这事希有吗?舍利弗回答道:希有!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舍利弗,譬如劫尽大火烧时,人以一唾能灭此火,又以一吹还成世界及诸天宫。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劫火燃烧时,有人能够吐一口口水就灭掉此火,又吹一口气就将已经烧成灰烬的世界及诸天宫还原。你认为怎么样,这事希有吗?舍利弗回答道:希有!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劫火〕坏劫时所发生的大火灾,一直烧到初禅天,一切都变成灰烬。〔坏劫〕一大劫含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坏劫之末必起火灾、水灾、风灾。

【舍利弗,恒河广大为无量不?如是,世尊。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雨,渧如恒河,有人以手承此雨渧,无所遗落。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恒河水广大无量吗?舍利弗回答道:是这样的,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若四天下中普降大雨,每一雨滴如恒河水那样广大无量,有人以手承接所有的雨滴,而没有遗漏。你认为怎么样,这事希有吗?舍利弗回答道:希有!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渧如恒河〕雨滴如恒河水那样广大无量。“渧”,古同“滴”。

【舍利弗,须弥山王为高大不?高大,世尊。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石皆如须弥,有人以手承接此石,无有遗落如芥子者。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须弥山王十分高大吗?舍利弗回答道:十分高大,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若四天下中普降大石如雨,每一石头皆如须弥山那样巨大,有人以手承接所有这些石头,而没有遗漏,如同承接芥子那样。你认为怎么样,这事希有吗?舍利弗回答道:希有!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舍利弗,譬如有人以一切众生置左手中,右手接举三千世界山河草木,皆能令是一切众生同心喜乐,其意不异。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有人将一切众生置于左手中,右手接举三千大千世界的山河草木,并且能够令左手中的一切众生同心喜乐右手上的山河草木,而且都是完全同样的心意。你认为怎么样,这事希有吗?舍利弗回答道:希有!世尊。世尊说道: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三千大千世界〕即一个大千世界,它是一位佛所教化的区域。一座须弥山加上四大部洲,称为一小世界。集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世界”;集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集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个“大千世界”。因其三次称千,故一个大千世界又名“三千大千世界”。

以上,世尊连举十喻,来描绘“讲说诸法实相而令人信解”是何等之难。下面,世尊具体讲说诸法实相——一切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

【舍利弗,如来所说诸法无性、空无所有,一切世间所难信解。何以故?舍利弗,是法无想离诸想,无念离诸念,无取无舍,无戏论无恼热,非此岸、非彼岸、非陆地,非痴非明。以无量智乃可得解,非以思量所能得知。】

舍利弗,如来所说诸法没有实体(无性)、空无所有,这是一切世间所难信解的。为什么呢?舍利弗,因为此圣法(诸法无性,空无所有),无想、离诸想,无念、离诸念,无取无舍,无戏论、无恼热,非此岸、非彼岸、非陆地,非痴非明。必须以无量智乃可得解,而不是以思量所能得知。

〔诸法无性,空无所有〕一切法无有实体,皆是幻象(如梦中事),实无所有。这里,“性”是实体的意思。〔是法〕即下文所说的“圣法”。〔非此岸、非彼岸、非陆地〕此岸喻生死,彼岸喻涅槃。陆地者,两岸之间的岛屿,喻外道所说的“永恒的存在”。

世尊进一步阐明“诸法无性,空无所有”:

【无行无相,无有恼热,无念过诸念,无心过诸心,无向无背,无缚无解,无妄无妄法,无痴无痴法,无有痴网,无名无言,无说无不说,无尽无不尽,无行无行相,无道无道果,无离、过诸离,无思惟无杂糅,不取不舍,无得不可得;除诸滞著,除贪恚痴;非实非虚妄,非常非无常,非明非不明,非暗非照;不在心,无有性,性本空。】

此圣法(诸法无性,空无所有)无行无相,无有恼热,无念过诸念,无心过诸心,无向无背,无缚无解,无妄无妄法,无痴无痴法,无有疑网,无名无言,无说无不说,无尽无不尽,无行无行相,无道法亦无道果,无离、过诸离,无思惟无杂糅,不取不舍,无得无不得;除诸滞著,除贪恚痴;非实非虚妄,非常非无常,非明非不明,非暗非照;不在心,没有实体(无有性),其本质是空无所有(性本空)。

因为所有一切皆是无明梦中事,所以无论什么都是无,都是非。世尊用了许多“无”和“非”来进一步阐明“本来无一物”的诸法实相道理——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

〔无有痴网〕有的版本是“无有疑网”。〔无道无道果〕无道法亦无道果。《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习应品第三》中,佛言:“无须陀洹,无须陀洹果,无斯陀含,无斯陀含果,无阿那含,无阿那含果,无阿罗汉,无阿罗汉果,无辟支佛,无辟支佛道;无佛,亦无佛道。”〔杂糅〕混杂糅合在一起。

世尊开示“诸法无性,空无所有”这一圣法之效用:

【能降伏魔,降伏烦恼,降伏五阴,降伏十二入,降伏十八界;降伏说有五阴者,降伏说有十二入者,降伏说有十八界者;降伏说有众生者,说有人者,说有寿者,说有命者,说有有者,说有无者,降伏一切诸邪行者。舍利弗,我此圣法,皆能降伏一切贪著乃至说有法者,不信乐诸法如实相者,逆佛法者。】

此圣法(诸法无性,空无所有)能降伏魔,降伏烦恼,降伏五阴,降伏十二入,降伏十八界;降伏说有五阴者,降伏说有十二入者;降伏说有十八界者,降伏说有众生者,说有人者,说有寿者,说有命者,说有有者,说有无者,降伏一切诸邪行者。舍利弗,我此圣法,皆能降伏一切贪著乃至说有法者,不信乐诸法如实相者,以及逆佛法者。

〔五阴〕即五蕴:色受想行识。〔十二入〕六根和六尘。〔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命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命根成就,连持不断。这是外道十六神我之一。〔我此圣法〕指“诸法无性,空无所有”。

【所以者何?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我者,说人者,说众生者,说断灭者,说常者,说有者,说无者,说诸法者,说假名者,说边者,皆违逆佛,与佛共诤。舍利弗,乃至于法少许得者,皆与佛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若非我弟子,即与涅槃共诤,与佛共诤,与法共诤,与僧共诤。】

为什么呢?舍利弗,这是因为若有众生说我者,说人者,说众生者,说断灭者,说常者,说有者,说无者,说诸法者,说假名者,说边者,皆是违逆佛,与佛共诤。舍利弗,乃至对于法,稍微计著有所得者,皆是与佛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不是我的弟子。若不是我的弟子,他们即是与涅槃共诤,与佛共诤,与法共诤,与僧共诤。

一切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因此,违背此圣法的种种见解,皆是反对佛、反对法、反对僧的邪见,持邪见者,非佛弟子。

〔假名〕虚假的名字。诸法本来无名,是人给它假设了一个名字。〔说边者〕说边见者。〔边见〕偏向一边的恶见。如有人固执人死之后为断灭,没有后世,叫做“断见”或“无见”;又有人固执人死之后仍是为人,猪马牛羊死后仍是为猪马牛羊,叫做“常见”或“有见”。这些执断执常的见解,都偏于一边,不合中道,故名边见。〔于法少许得者〕对于法,稍微计著有所得者。

【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出家受戒。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

舍利弗,如是邪见之人,我则不允许他们出家受戒。舍利弗,如是邪见之人,我则不允许他们接受一杯饮水的供养。

【舍利弗,若人除舍如是不善贪著事者,于我法中出家求道。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不贪涅槃,于毕竟空法,不惊不畏。是人尚为断诸法故勤行精进,何况如是不善贪著,谓著我、著众生、著人、著法。是人为断诸贪著故,但勤修习无相三昧,于无相三昧亦不取相。是人通达:一切诸法相,皆是一相,所谓无相。】

舍利弗,如果有人断除舍离这些不善贪著之事,于我法中出家求道。他们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不贪涅槃,于毕竟空这一圣法,不惊不畏。他们为了断除对诸法的贪著而勤行精进,哪里还会去妄执我、人、众生和道法为实而去贪著呢?这些人为了断除诸贪著的缘故,专一地精勤修习无相三昧,于无相三昧亦不执以为实(无相三昧是以幻修幻,幻尽梦醒)。他们通达,一切诸法之相,实际上都是同一个相,这个“相”就是:无

〔如是见人〕有以上邪见之人。〔不听〕不允许。“听”在这里是允许的意思。

【舍利弗,是则名为于圣法中柔顺法忍。得是柔顺法忍,乃名是我弟子。能消供养,不空受身。】

舍利弗,这些“勤修习无相三昧,于无相三昧亦不取相”“通达一切诸法相皆是一相,所谓无相”之人,是则名为于圣法中得柔顺忍。得此柔顺忍者,才是我的弟子。能够消受供养,不辜负这一极为难得之人身。

〔柔顺法忍〕即柔顺忍,四忍之一。〔四忍〕伏忍、柔顺忍、无生忍、寂灭忍。伏忍,是初心行者,欲忍顺逆境,先须调伏其心;柔顺忍,是调伏其心既久,遇境遇缘,不须勉强抑制而自然能忍,此时之心,柔和善顺;无生忍,是圣位中的人,达一切法本自不生,情与非情,皆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因此于无性法中,忍心不动,亲证无生;寂灭忍,是果位圣人,彻证涅槃寂灭境界,动静二相,皆契如如。

〔不空受身〕不空受人身(不辜负极为难得之人身)。六道中,以人道最宜修学佛法。而得人身极难,佛经上有三段有关“人身难得”的譬喻:《阿含经》云:“人身难得,犹如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提谓经》云:“如有一人在须弥山上,以纤缕下之,一人在下持针迎之,中有旋岚猛风,吹缕难入针孔。人身难得,甚过于是。”。《涅槃经》云:“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爪上土〕又作甲上土,即爪甲(指甲)上之泥土。

【所以者何?舍利弗,我是真实相法。不可入、不可取,不可舍、不可贪,不可说、断语言道。无欢无喜、断贪喜心,非众缘合、离众因缘,无道、断道、至于无道,断诸语言、论议、音声,无形无色、无取无著无用,无实无妄、无暗无明,无坏无诤、无合无散,无动无念、无有分别。不可得示,非垢非净、非名非相,非心数法、非心所解。】

为什么呢?舍利弗,我讲的是真实相法——诸法无性,空无所有。不可入、不可取,不可舍、不可贪,不可说、断语言道。无欢无喜、断贪喜心,非众缘合、离众因缘,无道、无断道、乃至于无无道,断诸语言、论议、音声,无形无色、无取无著无用,无实无妄、无暗无明,无坏无诤、无合无散,无动无念、无有分别。不可得示,非垢非净、非名非相,非心数法、非心所之能解。

这里,世尊再次用了许多“不”、“无”和“非”来进一步阐明“本来无一物”的诸法实相(真实相法)道理——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后面经文,多次出现这种情形。

〔我是真实相法〕我讲的是真实相法——诸法无性,空无所有。〔无道、断道、至于无道〕无道、无断道、乃至于无无道。这里的“道”是指道法。〔心数法〕即心所有法,也就是为心所有的各种心理现象,共有五十一法(五十一类)。〔非心所解〕实相非境,故非心之所能解。

【我此法中,无男无女,无天无龙,无夜叉、无乾闼婆,无鸠盘荼、无毗舍阇,无断无常,无我无众生无人,无来无去,无出无入,无戒无犯,无净无垢,无有三昧无定无定根,无禅无禅根,无知无见,无贪无诤,无道无道果,无慧无慧根,无明无非明,无解脱无非解脱,无果无得果,无无力非力,无所畏无无所畏,无念无念根,无坐无行无有威仪,无此无彼,无忆想分别,无菩提无菩提分,无智无非智,无地无水无火无风,无罪无福,无法无非法,无苦无乐。拔诸一切戏论根本,一切永离,冷而无烟。】

我此圣法中,无男无女,无天众亦无龙众,无夜叉、无乾闼婆,无鸠盘荼、无毗舍阇,无断无常,无我、无人、无众生,无来无去,无出无入,无戒无犯,无净无垢,无有三昧、无定无定根,无禅无禅根,无知无见,无贪无诤,无道无道果,无慧无慧根,无明无非明,无解脱无非解脱,无果无得果,无无力、无非力,无所畏、无无所畏,无念无念根,无坐、无行、无有威仪,无此、无彼,无忆想分别,无菩提无菩提分,无智无非智,无地、无水、无火、无风,无罪无福,无法、无非法,无苦无乐。拔诸一切戏论根本,一切永离,冷而无烟。

〔我此法中〕这里的“法”是指前文所说的“诸法无性,空无所有”之圣法。〔无天无龙〕没有天众,也没有龙众。〔夜叉、乾闼婆、鸠盘荼、毗舍阇〕都属于四天王所率领的八部鬼众。这八部鬼众是:一、乾闼婆(食香鬼),二、毗舍阇(癫狂鬼),三、鸠盘荼(啖精气鬼),四、薛荔多(饿鬼)五、诸龙,六、富单那(臭饿鬼),七、夜叉(勇健鬼),八、罗刹(捷疾鬼)。〔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定根〕禅定能生一切的功德,故名根,为五根之一。〔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菩提分〕即七菩提分,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一、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二、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四、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松安乐;五、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六,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乱;七、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之法,而力行正法。〔五力〕五根坚固所发生的五种力量: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冷而无烟〕如火完全熄灭,冷却了,烟也没有了。这是譬喻离得十分彻底。

【舍利弗,举要言之:我法悉破一切诸念、一切诸见、一切诸结、诸增上慢,不念一切诸所忆念,除断一切种种语言;我是法中,无常无无常,无苦无乐,无垢无净,无断无常,无我无众生无人,无寿者,无命者,无生无灭。】

舍利弗,举要言之:我此圣法,尽破一切诸念、一切诸见、一切诸欲、诸增上慢,不念一切诸所忆念,除断一切种种语言;我此圣法中,无常无无常,无苦无乐,无垢无净,无断无常,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命者,无生无灭。

〔诸结〕诸欲。“结”,系缚之义,这里指“欲”。欲是烦恼之根,系缚修道人不得解脱,沉沦生死。《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佛言:“使人愚弊者,爱与欲也。”“夫为道者,如被乾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增上慢〕言我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如未得圣道,谓为已得。《法华经》云:“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是失。”

【何以故?舍利弗,如来于法都无所得、有所灭,故名为涅槃,亦不见有得涅槃者。舍利弗,佛亦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亦不贪著涅槃。是故当知,是为第一奇特希有!所谓如来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为什么呢?舍利弗,如来于一切法都无所得,亦无有所灭,故名为涅槃,亦不见有得涅槃者。舍利弗,佛亦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亦不贪著涅槃。是故当知,是为第一奇特希有!这就是所谓如来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而令人信解,这是加倍的希有!

〔涅槃〕汉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作“灭度”,“灭”是灭除见思、尘沙和无明三种惑,“度”是度脱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合而言之,就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究竟圆满之领域,连生死和烦恼也都超越了、杜绝了,就叫做“涅槃”。这也是圣者所证得的不生不灭、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

 

 

参考阅读:

诸法实相

佛藏经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