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慧日除罪

(《梦游集·示董智光》)

湛然 注

 

妄想乃诸业之因,不被妄想所驱使,则无造业之因。若能于妄想起处一念斩断,则旧积业根当下消除。

 

【董生斯张,生长富贵之室,早发求出生死之心,盖夙习般若胜缘内薰之力也。先参云栖大师,授净土法门。顷参老人于双径,愿受优婆塞戒。且自发露罪业深重,愿求出苦之要,用何修习以灭罪愆。老人因示之曰:】

董斯张,生长于富贵之家,早就发心要了脱生死,这是过去生中修习般若胜缘内薰之力也。先参莲池大师,传授净土法门。不久又来参礼我于双径,愿受优婆塞戒。并且发露自己罪业深重,愿求出苦之要方:怎样修习以灭除罪愆?因此我开示道:

〔优婆塞戒〕“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塞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

 

【学人即知罪根深重。古德教人:“随时消旧业,切莫造新殃。”佛为业重众生,开忏悔一门,最是出苦方便,偈曰:“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是为正行,此外皆助方便也。】

你既然知道自己罪根深重,须当遵循古德教导:“随时消旧业,切莫造新殃。”佛为业重之众生,所开示的忏悔一门,最是出苦之方便,偈曰:“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这是正行,此外都是助行。

〔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就如同太阳消融霜露,念实相(慧日)就能够消除众罪。《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业障海〕如大海一般深广的业障。〔端坐念实相〕后文云:“无物之心,是为实相。”〔无物之心〕心中对事对物没有念想,故一念不生之心,即是无物之心。


【众生自性与佛平等,本来无染,亦无生死去来之相。但以最初不觉,迷本自性,故号无明。因无明故,起诸妄想,种种颠倒,造种种业,妄取三界生死之苦。是皆无明,不了自心,随妄想转。如人熟睡,作诸恶梦,种种境界,种种怖畏,众苦难堪。及至醒来,求梦中事了不可得。是故众生堕在无明梦中,随妄想颠倒,造种种业,自取诸苦。醒眼看来,诸颠倒状岂可得耶?】

众生之自性与佛平等,本来没有污染,也没有生死去来之相。但是由于最初不觉,迷本自性(入无明梦),这就是无明。因为无明的缘故,起一切妄想,于是种种颠倒,而造种种业,妄取三界生死之苦。这都是无明,不了悟自心,而随妄想牵转。如人在熟睡中,作诸恶梦,种种境界,种种怖畏,痛苦不堪。待到醒来,求梦中事了不可得。众生也是这样,堕在无明梦中,随妄想颠倒,造种种业,自取诸苦。醒眼看来,这种种颠倒状哪里还有呢?


【即今现在无明梦中,如何能得消旧业?须是以智慧光照破无明,的信自心本来清净,不被妄想颠倒所使,则诸业无因,以妄想乃诸业之因也。此何以故?由无始来迷自本心,生生世世以妄想心造种种业。业习内积八识田中,以无明水而灌溉之,令此恶种发现业芽,是为罪根,一切恶业从此而生。】

那么,现今已在无明梦中,如何能够消除旧业呢?就必须以智慧光照破无明,确信自心本来清净,不被妄想颠倒所驱使,这样便无造业之因,因为妄想乃是诸业之因。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无始劫来迷自本心,生生世世以妄想心造种种业。这些业习累积在阿赖耶识(八识)中,又以无明水而灌溉之,令此恶种生发出业芽,这就是罪根,一切恶业都从此而生。


【今欲旧业消除,先要发起大智慧光,照破无明,不许妄想萌芽,潜滋暗长。若能于妄想起处一念斩断,则旧积业根当下消除。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照稍迟,则被他转矣。若能于日用起心动念处,念念觉察,念念消灭,此所谓“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以无明黑暗,唯智慧能破,是谓智慧能消除也。】

如今欲消除旧业,首先要发起大智慧光,照破无明,不许妄想萌芽,潜滋暗长。若能于妄想起处一念斩断(凛然一觉),则往昔累积的业根当下消除。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照稍迟,则被它(妄想)转矣。若能于日常起心动念处,念念觉察,念念消灭,这就是“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因为无明黑暗,唯有智慧能破,这就是智慧能消除众罪也。

 

【若昼夜不舍,勤勤观察,不可放行,但就妄想生处,穷究了无生起之相。看来看去,毕竟不可得。久久纯熟,则自心清净无物,无物之心是为实相。若常观此心,又何妄想可容、积业可寄耶?如此用心,是名观照三昧。】

你要昼夜不舍,勤勤观察,不可放行,但就妄想生处,穷究了无生起之相。看来看去,妄想毕竟了不可得。久久纯熟,则自心清净无物,无物之心是为实相。如果常观此清净之心,又有什么妄想可容,什么积业可寄存呢?如此用心,名叫观照三昧。

〔若昼夜不舍,勤勤观察〕这里的“若”是你、汝的意思。例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此句出自柳宗元之《捕蛇者说》,译文:更换你捕捉毒蛇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你认为怎么样?)〔无物之心〕一念不生之心。

 

【若自心烦恼粗重,无明障处不自觉知。如此则古德有教学人参究,即将念佛审实公案,正当著力。提起一声佛号,横在胸中,即便审究这念佛的毕竟是谁?如是随提随审,并不放空。将此疑团,横在胸中,如己命根,更不放舍。一切动静闲忙去来坐立,唯此一事,更无余事。如此用心,才见妄想起时,就将此话头一拶,则当下粉碎,一切妄想,自然扫踪灭迹矣。以此话头,如日轮当空,无幽不照。只恐心力懈怠,不肯著实提撕,故不能敌妄想耳。若敌得,妄想消处,便是旧业消灭时也。舍此一著,便向心外别求,则诸佛出世,亦无忏悔处。此在自力,非他力可代也。】

若是自心烦恼粗重,无明障处(妄念起时)自己不能够觉知到。要是属于这种情况,则古德有教学人参究的法门,就是将念佛审实公案(念佛是谁),来截断妄想。方法是:提起一声佛号,横在胸中,随即审究这念佛的毕竟是谁?如是随提随审,并不放空。将此疑团,横在胸中,如自己命根,更不放舍。一切动静闲忙、去来坐立,仅此一事,更没有其它的事。要如此用心,才见妄想起时,就将此话头一拶,则妄想当下粉碎。这样来参究,一切妄想自然扫踪灭迹矣。因为,这个话头,如日轮当空,无幽不照。只恐怕自己心力懈怠,不肯著实提撕,因此就不能够敌住妄想。若是敌得住,妄想消处,便是旧业消灭之时也。舍此一著,便是向心外别求,那么诸佛全都出世,也没有忏悔处。此事全要自己着力,非他力可代也。

〔提撕〕警醒地保持正念。莲池大师云:“愿放下万缘,十二时(二十四小时)中念念提撕,是所至望。”(《云栖法汇》)《朱子全书·存养》云:“只要常自提撕,分寸积累将去,久久自然接续,打成一片。”例如,瑞岩和尚每日间,常自问:“主人公,惺惺否?”又自答曰:“惺惺。”〔惺惺〕神志清醒。

 

【若恶习强胜力不能敌者,在昔佛有明诲,若修行人,习气不除,应当一心诵我无为心佛所说心咒,此实格外方便也。以各人藏识潜流,习气深厚,智力不到。不到之地,必须仗佛心印以密破之。譬如难破之贼,必请上方之剑。此须早晚二时,自取方便,唯以参究工夫,为第一义耳。】

若是恶习强胜,参究也敌不住妄想,那么在往昔,佛就有明诲:“若修行人,习气难于拔除,应当一心诵我无为心佛所说心咒。”这实在是格外的方便也。因为各人藏识潜流,习气深厚,智力到达不了。不到之处,必须仗佛心印以密破之。譬如对于难破之贼,必须请上方宝剑。这必须早晚二时,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定课持诵。总之,要以参究工夫为主。

〔心咒〕为陀罗尼之总称。陀罗尼为如来心中最胜之法,故称心咒。《楞严经》云:“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上方宝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宝剑,表示授于全权,可以先斩后奏。

 

【老人以此指示,大似与盲人拄杖子,其实行在己躬,非师友可代也。以居士志归法门,故名之曰福觉,要以觉照为行本也。字之曰智光,非智慧光,又何以破痴暗耶?但须觉照不昧,智光现前,便是了业障出生死之时节也。】

我这番指示,就像给瞎子一根盲杖,其实际履行,全在自己,非师友可以代替也。因为你立志修行,所以给你取名叫福觉,意思是要以觉照为修行之本也。表字叫智光,因为若非智慧光,又怎么可以破除痴暗呢?只要做到觉照不昧,智光现前,便是了业障出生死之时节也。

〔己躬〕亲自为之。〔字〕表字,人的别名,以表取名的意义或品性德行。例如:姓刘,名备,字玄德。在使用上,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