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修悟法要(白话)(原文及注释详见憨山大师“修悟法要”一文)
修:随顺自心现流,净除妄想习气。 悟:一念妄想顿歇,彻见本性。
〔自心现流〕现行之心念流。
若是讲到此段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虽然这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怎奈无始劫来,爱欲的习气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真心,而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这一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是随顺机宜,破除众生之我执和法执的器具,本来没有实法给人。 所谓修,也只是随自心现流,净除妄想这一习气。于此用力,就叫做修。这样扎扎实实地修下去,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就叫做悟。并非除此心之外,还别有可修可悟者。因为心体如镜,而妄想攀缘影子,乃是真心之尘垢。所以说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打磨铜镜,尘垢除净,则镜体彻露,光明显现,法尔如此。 〔法尔〕天然的、不待造作的意思。 但是我们无始劫来积累的习气染污坚固,我爱根深难以拔除。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熏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知道了自己的本性,发心立志要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本,一时顿拔,这哪里是小事情呢?若不是大力量的人,全力担荷,单刀直入,要了脱生死,那真是难之又难!古人说道:了脱生死,就如同一人与万人作战。这并不是虚假的话啊! 大体上来说,末法时期,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没有在直捷下手处用力,只是在前人的见闻、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来揣度,而压制妄想,在光影门头做工夫。总是先将古人的玄言妙语蕴藏在胸中,当作实法(以为标月之指就是明月),把它们当作自己的知见(这是学来的知见,而不是悟来的知见,所以并不是自己的知见)。殊不知,这些知解和玄言妙语,在修悟中一点用不着,这正是所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 如今做工夫,先要铲去知解,单单的的只在一念上做。真正相信自心,本来干干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幻妄不实,只不过是真心中所现的影子。 如此勘破后,就在妄念起灭处,一觑(qū)觑定。看他:起自何处,又灭向何处?(这就是后文所说的观心之法。)如此著力一拶(zǎn,挤榨),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妄念,一拶就粉碎,当下消失。切不可随它(妄念)流转,亦不可相续,这就是永嘉大师所说的要断相续心。 由于妄念,本来无根,切不可当作实事,放在胸中。妄念起时便咄(duō),一咄即消失。切不可去压制念头,否则会跟着它转,如水上葫芦,这个按下去,那个又浮上来,没完没了。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看妄念起自何处,又灭向何处?或者,念起便咄)。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善念)是魔(恶念),一齐斩绝,如斩乱丝。赤力力地紧拶妄念,这一妄念无处藏身的境界,就是以直心正念真如。(庞居士云:“但看起灭处,此个是真如。”)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修行最初发心,要确实相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这八个字,阐明其中的道理,使每个人都能够相信。总的说来,圣凡二途,只是自心之迷悟二途。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没有一事可得。因为我们的妙性是天然的,本来就不属于悟,又怎么会迷呢?如今说迷,只是不了知自心本来无一物,没有体悟到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住,故说为迷。由于一向专用妄想生灭心来思维计度,并且把它当以为真,故于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以为实。 如今发心要了脱生死,这是返流还源之向上一著。就要将从前知解,全部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都用不着。只是将自己现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这全都是自心中所现的浮光幻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都是变幻不实的事。不单对外境如此,就是自心的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习气烦恼,也都是虚浮幻化不实的。要如此深观。 凡是一念生起,就一定要勘他个下落,看他起自何处,又灭向何处?切不可轻易放过,也不可被他瞒过而陷入妄想中。这样来做工夫,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另外扯些玄妙知见和巧法来凑合,全都是毫不相干。就连说做工夫,这也是不得已。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人说参禅提话头,也都是没有办法才用它。公案虽然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念佛是谁),在烦恼中极易得力。虽是容易得力,也不过如同敲门瓦块一般,最终是要扔掉的,只是在开始阶段,少不得要用它一番。 如今用此话头(念佛是谁)做工夫,必须要信得过,靠得定,咬得住,决不可犹豫。不可以今日这样,明日又那样;又恐怕不得悟,又嫌它不玄妙。这些思虑盘算,都是障碍,所以先给你说破,到时候就不会生疑虑。 如果工夫做到得力处,外境不入,唯有心内烦恼,无缘无故突然四起。或者欲念横发,或者心生烦闷,或者起种种障碍,以致心疲力倦,无可奈何。这是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无量劫来的习气种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这是最紧要的关头,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数,先要识得破,透得过,决不可被它们笼罩,决不可由它们调弄,决不可当作实事。但只是抖擞精神,奋发勇猛,提起本参话头(念佛是谁)。若是欲念烦恼还盘旋不去,就在这些念头起处,一直紧追下去:我这里本来并无此事,问它自何处来?毕竟是个甚么?决定要见个下落。如此一拶下去,只教神鬼皆泣,灭迹潜踪。务必要赶尽杀绝,不留寸丝。如此著力,自然得见好消息。 若一念拶得破,则一切妄念,一时脱落,如空华影谢,阳焰波澄。过了这一关,便得无量轻安,无量自在。此乃初学得力处,不可视为玄妙。至于轻安自在,又不可生欢喜心。若生欢喜心,则欢喜魔附心,又多一种障碍了。 若是阿赖耶识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这时,参话头不得力,观心又照不见,自己下不了手。就必须礼佛、诵经、忏悔,又要密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因为诸密咒,都是佛之金刚心印。我们持念咒心,就如同手执金刚宝杵,遇物则碎之如微尘。从前佛祖心印秘诀,皆不出此。故曰:“十方如来,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觉。”然而佛则明言开示众生,祖师门下恐落常情,故对此秘而不言,非不用也。密持咒心必须每日有定课,久久纯熟,得力甚多,但是不可希求神应。 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顿悟渐修),有先修后悟者(渐修顿悟),因此悟有解悟与证悟。若依佛祖言教而明心者,是解悟。解悟者,多落于知见,在一切境缘上,多不得力。这是因为心与境还是对峙状态,未能融会,因此对境遇缘即被牵缠,多所障碍,这是相似般若,而不是真参。若是证悟者,则是从自己心中,踏踏实实地(将观心工夫或者参禅工夫)做下去,逼拶到水穷山尽处,忽然一念(微细念)顿歇,彻底了悟自心,就如像十字街头遇见自己父亲一般,一眼就认出来,不会怀疑是不是。这种境界,如人饮水,冷热的状况只有自己知道,也没法告诉他人。这才是真参实悟。然后就以悟处来融会心与境,净除现业流识,将妄想情虑,全都镕成一味真心,这就是证悟。 此之证悟,也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工夫(单单的的只在一念上做),打破八识窠臼,顿时掀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剩法。这是上上利根之人,所证者深。其余之渐修,所证者浅。最怕的是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以为究竟而不更进。为什么呢?因为八识的根本无明未破,纵然有所作为,也都是识神(识心)这边的事。如果就以此为真,简直就像认贼为子。古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生死之根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堕在光影门头这一关,千万要透过。 〔打破八识窠臼〕打破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缘境生心这个老套子——这是大澈大悟的境界。“窠臼”,现成格式、老套子。 所言顿悟渐修者,乃是先已经彻悟,但是犹有习气,未能顿净。于是就在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得一分境界,证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这又全是以绵密工夫,于境界上做出来的,就更为得力。 凡是利根而信心勇猛的人,他们修行都肯下苦工夫,其事障易除,而理障难遣。此中病痛,下面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玄妙 因为此事本来就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时人(不曾增一丝一毫),但不是旧时行履处(悟后眼光雪亮,不被见闻觉知瞒昧,故于境缘上对待处理不同旧时,不再著相)。”所以,更无玄妙。工夫若到家,自然平实。但是由于我们知解习气未净,内熏般若。般若为知解习气所熏,以识情抟量,就生起诸多幻化,而产生种种虚妄的玄妙见解,缠裹其心,却自以为玄妙,深入不舍。哪里知道这正是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又叫做见刺。它比以前的粗浮妄想不同,此乃是微细流注生灭,又叫做智障,正是障碍正知见者。若自己误认,以为是真实境界,则起种种狂妄之见。这是修行中最为忌讳的。 第二、不得将心待悟 因为我们的妙圆真心,本来绝待。向来因为妄想凝结,心与境、根与尘,相互对峙,故起惑造业。如今修行,就只在一念上做工夫。放下身、心、世界,单单提此一念(观心或参禅)向前,切莫管他悟还是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地做下去。若是工夫到家,自然得见本来面目,何须预先计度?若是将心待悟,即此待悟之心,便是生死根本。如此待到驴年马月,也不能悟。这是因为不了知绝待真心,还以为别有甚么的缘故。倘若待悟之心不除,则易生疲厌,多成退堕。譬如寻物寻不见,便起休歇想。 第三、不得希求妙果 因为众生之生死妄心,本来就是如来果体。(自性迷是众生,自性觉是佛。)如今自性在迷,就将诸佛之神通妙用,变作妄想情虑和分别知见;将真净法身,变作生死业质;将清净妙土,变作六尘境界。如今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造化之大红炉,陶镕万象。即此身心世界,本来就是如来果体;即此妄想情虑,本来就是神通妙用;换名不换体也。正如永嘉大师《证道歌》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门,则取舍之情忘,欣厌之心歇,步步是华藏净土,心心是弥勒下生(成佛)。若如先就安心欲求妙果,则此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障碍正知见。愈求妙果,离证道就愈远,求之不得而力疲,则生厌倦了。 第四、不可自生疑虑 凡是做工夫,一旦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既已离开了熟悉的旧路,在新路上向前望去,又陌生渺茫,没有个安身立命处。向前没有新证,后退又失掉故居。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前后筹划顾虑,则生疑心。于是起无量思算,计较得失。或者别生主观之见,动发邪思,障碍正知见。这一条必须勘破,而决定直入,不再有顾虑。一般来说,当工夫做到做不下去的时候,正是得力之处,应当更加抖擞精神继续做下去,如此则不会退屈。要不然,则堕忧愁魔矣。 第五、不得生恐怖心 当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顿歇,忽然身心脱空,便见大地无寸土,深至无极,则生大恐怖。对于这种情境若不勘破,则不敢向前。或者将此豁达空(一切都空),当作胜妙境界。若认此空为胜妙境界,则起大邪见,不再相信因果,这是最险的一关。 第六、决定相信自心是佛 然而佛没有别的佛,自心即是。因为佛之真法身,犹若虚空。如果证悟到妄想原是虚妄,则本有之法身自现,光明寂照,圆满周遍,无欠无余。更不要将心向外驰求,若是舍此心而另外别求,则心中会变现出种种无量梦想的境界。这正是识神变现的幻象,切不可作奇特想。要知道我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是起心动念,就背离了法体。 第七、须知妄想原本虚妄 现在做工夫的修行人,都不知道自心妄想,原本虚妄。将此妄想,误以为真实,专门只与它作对头。这就如像小孩子玩灯影相似,愈玩愈不相干,玩得久了则自己都被灯影吓着了。(这是说:若将妄想误为真实,而与之作对,就像小孩子戏弄自己在墙上的影子相似,不但妄念没有息灭,反而愈弄愈怪,弄久了还以为是魔而生怕怖。)又有一等怕妄想的人,恨不得一把捉了,抛向一边。此如捕风捉影,终日与它打滚,费尽力气,再无一念休歇时。这样厮缠日久,信心会愈来愈疲惫。于是就说参禅无灵验,便生毁谤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堕之心,此乃初学之通病也。这没有其它缘故,都是由于没有了悟常住真心,是不生不灭,而将妄想认作实法。这里一定要透过,如果透得过这一关,自有向上一路。 第八、只须离心意识来参,离妄想境界而求 只要有一念生起,不管它是善还是恶,当下就撇过,切不要与之作对。真实相信自己心中,本无此事,只是将本参话头,用力提起,如金刚宝剑,魔(恶念)来魔斩,佛(善念)来佛斩。此处最要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坚韧力。决不得思前算后,决不得怯弱迟疑。只要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被这些妄想缠绕,如脱韝之鹰(如解开脚扣而脱离皮制袖套之鹰),自由飞翔。二六时中,于一切境缘,自然不被牵绊,自然得大轻安,得大自在,此乃是初学第一步工夫得力处也。 〔韝(gōu)〕古代射箭时戴的皮制袖套。 已上所言数则,简直就像画蛇添足,只不过是一时之方便语罢了。本非究竟,亦非实法。因为您已上路,唯恐您出门这一步走错,误入歧途,枉费心力,虚丧光阴,不得已讲了这一番话。修行,必须要走一条真正的成佛之路。如果路子正确,方法也正确,那么进展之疾速,就像原来须得一个大劫的时间,现在仅须一日就达到。总之,佛祖向上一路,并不是一定要走多远的路程,花多长的时间,才能够证果。这在初学起步时,也必须明白这个道理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