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原文录自《华严经(八十卷)·菩萨问明品第十》) 湛然 注
世尊开示道: “云何身平等? 谓我与诸佛,法身、色相及随形好等无差别, 除为调伏种种众生现随类身, 是谓身等。” (《大乘入楞伽经》)
本篇核心:诸佛是以同一道法(一乘法)而得出离,为何其佛土及众事有种种不同?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贤首菩萨言:佛子,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离。云何今见一切佛土,所有众事,种种不同?所谓:世界、众生界、说法调伏、寿量、光明、神通、众会、教仪、法住,各有差别。无有不具一切佛法,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贤首菩萨道:佛子,诸佛世尊,都是以同一道法(一乘法),而得出离变易生死,圆证佛果。为何今见一切佛土,所有众事,种种不同?也就是说:一切佛土的世界、众生界、说法调伏、寿量、光明、神通、众会、教仪、法住,都各有差别。且无不具有一切佛法,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子〕众生受佛戒故称佛子,这是由于他们必当作佛的缘故。佛子又为菩萨之通名,这是由于菩萨依佛之圣教而生圣道,又继承佛种使不断绝的缘故。〔一乘法〕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而得出离〕而得出离变易生死。生死有两种,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了分段生死者,出六道轮回;了变易生死者,圆证佛果。〔分段生死〕在三界六道中的众生,由于善业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了分段生死者,脱轮回出三界。〔变易生死〕三乘中的圣者(菩萨、缘觉、阿罗汉),已断见思惑,了脱分段生死。他们在修道过程中,迷想渐灭,证悟渐增,此迷悟的迁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后期,恰如一度生死,故名“变易生死”。了变易生死者,圆证佛果。 【时,贤首菩萨以颂答曰:文殊法常尔,法王(佛)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 这时,贤首菩萨以颂回答道:文殊,一切诸佛成佛之法莫不如是(“法常尔”),祂们在因地,都是以一乘法而于法自在,以同一道法出离变易生死。 〔法王〕佛于法自在,称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曰:“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因地〕从凡夫地初发心学佛,到圆满成佛以前,这一段过程都叫做“因地”。〔无碍人〕于法自在之人。〔一道出生死〕这里的“生死”是指变易生死。 【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一切诸佛身,是彼此无有差别的法身。心、智慧、力(十力)、无畏(四无畏)也是这样(彼此等无差别)。 〔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切诸佛身,是彼此无有差别的法身。这里的“唯”,用于句首,无实义。这是古汉语的用法,例如:“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论语·先进》) 〔十力〕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无畏〕又云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法,泰然无畏之德也。此有四种,称为四无畏。〔四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问者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是说明十方三世佛共有一个法身,而不是彼此各有法身。 答:这里“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能,力、无畏亦然”中的“一”,是彼此无有差别的意思:法身无差别,心、智能、力及无畏亦无差别。在汉语中,“一”也有用来表示“相同”的意思,例如:这些花,颜色不一。“一法身”的“一”,就是表示这些法身彼此无有差别。这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含义相类似。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说:心、佛、众生这三者的究竟体性,彼此无有差别。这里的“心”是指自性(而不是识心)。而这究竟体性,就是法身。也就是说,心、佛、众生这三者的法身,彼此无有差别。 若是“一切诸佛共有一个法身,共有一个心及智能、力、无畏”,这实际上就是一佛,怎么还说“诸佛”呢? 更何况,在《大乘入楞伽经》中,世尊(释迦牟尼佛)开示道:“云何身平等?谓我与诸佛,法身、色相及随形好等无差别,除为调伏种种众生现随类身,是谓身等。”这明明是在讲诸佛各有的法身彼此等同(身等),无有差别。哪里是说诸佛共有一个法身呢? 而且,出无明壳之本性,名法身(详见下一问“什么是法身”的回答)。而本性是自性的本原状态,若是“一切诸佛共有一个法身”,也就是说佛与众生(众生是未来佛)都是同一个自性。这讲得通吗?释迦牟尼佛将自性还原成本性而成佛,既然我们与释迦牟尼佛是同一个自性,我们的自性也就还原成本性了,我们当然也成佛了,哪里还会是五浊恶世受苦受难的众生呢?《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请问,这佛与众生共有的一个自性究竟是迷还是觉呢? 由此可知,将“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理解成“一切诸佛共有一个法身”,是错误的。而且这是根本性的错误,会导致对于整个佛法的错误理解,以及佛法教理的混乱,并且衍生出许多谬论!危害极大。(详见《共同一法身?》) 【如本趣菩提,所有回向心,得如是刹土,众会及说法。】 一切诸佛如其本愿趣入菩提,将所有功德心心回向于本愿,因而证得如是刹土,圣众海会及说法。 〔本愿〕菩萨的根本誓愿。例如法藏比丘(阿弥陀佛在因地时)之四十八愿。〔菩提〕汉译为“觉”,这是佛的大智慧。〔众会〕指海会。〔海会〕圣众会合一处,其德之深,与数之多,犹如大海。 【一切诸佛刹,庄严悉圆满,随众生行异,如是见不同。】 一切诸佛刹,都是庄美威严圆满具足。但随着众生之行业不同,因而他们所见到的也就不同。 〔行〕行业,即身口意之造作。这里的“行业”是指这些众生所造作的共业(共同的业因)。〔二业〕共业和不共业。共业是招感共同果报的业因,如山河国土是共同的;不共业是招感各别不同果报的业因,如身体不同,苦乐不同等。 【佛刹与佛身,众会及言说,如是诸佛法,众生莫能见。】 佛刹与佛身,圣众海会及会中的一切言说,如是诸佛法,众生由于业障心垢都不能够看见。 【其心已清净,诸愿皆具足,如是明达人,于此乃能睹。】 只有其心已清净(没有妄想和烦恼),诸愿全都具足,这样的明达人,才能够看见。 〔愿〕誓愿。愿有总愿和别愿两种,例如四弘誓愿是总愿,例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和药师佛的十二愿是别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随众生心乐,及以业果力,如是见差别,此佛威神故。】 依随众生心之喜乐,及其业果力,因而他们所见有差别,这是佛威神的缘故。 〔业果〕由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 【佛刹无分别,无憎无有爱,但随众生心,如是见有殊。】 佛刹没有差别,佛也没有憎爱,但随众生之心(喜乐及业果力),因而他们(众生)所见不同。 【以是于世界,所见各差别,非一切如来,大仙之过咎。】 因此众生于世界,所见各有差别,这是众生的喜乐、业果力为因,而不是一切诸佛如来之过咎。 〔大仙〕佛之敬称。《涅槃经》称佛为大仙,曰:“大仙入涅槃,佛日坠于地。” 【一切诸世界,所应受化者,常见人中雄,诸佛法如是。】 一切诸世界中,那些应受教化者,因而常常见佛(人中雄),诸佛的法就是这样。 〔人中雄〕人中之大雄,指佛。〔大雄〕佛之德号。《法华经·涌出品》曰:“善哉善哉大雄世尊。”《法华经·授记品》曰:“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
参考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