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能善分别诸法相

湛然

 

问:请解释:“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答:《维摩诘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第一义”又名第一义谛,至高无上圆满究竟之真理。诸法实相,是第一义谛。佛言:“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关于诸法实相,详见《诸法实相》一文。

由于我们生活在无明梦中(详见《无明梦》),这是一个形相世界。为了生存和修行,我们要能够很好地区分诸法之相(“能善分别诸法相”)。但又不可被这些虚幻的诸法相所转,信以为真而有爱憎之情、取舍之意。要清醒的知道,并且付诸实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于第一义而不动”)。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里所说的“能善分别诸法相”,是没有爱憎取舍地区分诸法相。而通常所说的分别心、分别见,是持有爱憎取舍来区分诸法相,这是轮回因。

〔爱憎取舍〕贪爱、憎恶、逐取(追逐、求取)、斥舍(抗拒、排斥)。

要知道,众生本来是佛,就是由于当初一念无明妄动,误认诸法相为真实,被其牵缠,于是造业受报,生死不息。所以,要了生死(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就必须“于第一义而不动”,而摆脱诸法相之牵缠。《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译文: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生死死相续不断,都是由于不知常住于真心之性净明体(本性),而去用妄想;这以幻为实的妄想与实际的诸法实相不符合,故有轮转(故有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

〔分段生死〕在三界六道中的众生,由于善业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了分段生死者,脱轮回出三界。〔变易生死〕三乘中的圣者,已断见思惑,了脱分段生死。在修道过程中,迷想渐灭,证悟渐增,此迷悟的迁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后期,恰如一度生死,故名“变易生死”。了变易生死者,圆证佛果。

所以,修行的大法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已于诸法得自在。”(《维摩诘经》)

 

问:请解释:“一念不觉(根本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答:这是描述自性因根本无明,由觉(本性状态)入迷(识性状态)而起惑、造业、受报的过程。“三细六粗”是自性入迷,而幻现出来的生灭流转之九种妄相: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所见相);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其中,前三者由根本无明而生(“一念不觉生三细”),其相微细,称为“三细”;后六者是缘境界相而长(“境界为缘长六粗”),其相粗显,称为“六粗”。

〔根本无明〕根本无明乃最初动念也。由是一念起动,以致自性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而生一切诸惑烦恼。

“三细六粗”的过程是:

三细”:

一、无明业相。心动为业,故“不觉心动(最初动念)”名无明业相。

二、能见相。依前之“无明业相”,心动则能见。

三、境界相(所见相)。依前之“能见相”,能见故境界妄现。

这三细是以无明为因,所以亦云:“无明为因生三细。”

六粗”:

一、智相。依前之“境界相”,妄生智虑而分别顺逆、美丑、爱憎。

二、相续相。依前之“智相”,对境界之分别,而思惟计度,念念相续。

三、执取相。依前之“相续相”,对相续之念转深而生我、我所,成执取相。

四、计名字相。依前之“执取相”,而命名种种境、事、物,形成概念、语言。

五、起业相。依前之“计名字相”,思惟计度而造种种身口意业。

六、业系苦相。依前之“起业相”,被所造的身口意业系缚而感生死之苦果。

这六粗是境界为缘而成长,故云:“境界为缘长六粗。”

九种妄相中,前面七种(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是惑第八种(起业相)是业第九种(业系苦相)是苦经云:“因惑造业,因业受苦。”这是由觉入迷的过程。

所以,自性由觉入迷,直至业系受苦的过程是:不觉心动(起念)→根、识生起而能见→境界现→分别→妄想(思惟计度念念相续)→执取(跟着欲望和念头跑)→造业→业系受苦。

而返本还源,即是逆转上述过程,由迷入觉:业系受苦→不造业→不执取(不跟着欲望和念头跑)→不妄想→不分别→境界灭→转识成智而根、识灭→微细流注灭。

〔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将有漏的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转成无漏的成所作智,有漏的第六识(意识)转成无漏的妙观察智,有漏的第七识(末那识)转成无漏的平等性智,有漏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转成无漏的大圆镜智。〔漏〕烦恼的别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之中,所以也叫做漏。一切有烦恼之法都叫做“有漏法”,无烦恼之法就叫做“无漏法”。〔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成功所作一切普利众生的智慧;“妙观察智”,观察诸法及一切众生根器而应病予药与转凡成圣的智慧;“平等性智”,通达无我平等的道理,而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慈的智慧;“大圆镜智”,观照一切事相理性无不明白的智慧,此智慧清净圆明,彻见内外,如大圆镜,洞照万物。

 

 

参考阅读:

诸法实相

心、自性、如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