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课程401教材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

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湛然 注

 

简介

经题

要旨

特点

译者

一、法会圣众

 

(一)声闻弟子

 

(二)诸大菩萨

 

(三)天人修罗

二、极乐世界

 

(一)云何极乐

 

(二)依报庄严

 

(三)正报庄严

三、生彼佛土

 

(一)皆应发愿

 

(二)善不可少

 

(三)系念不乱

 

(四)如说修行

四、十方佛赞

五、诸佛摄受

六、信愿力行

 

(一)勿生疑虑

 

(二)勿行放逸

七、甚奇希有

八、信受奉行


简介

阿弥陀经,是世尊不问自说之心要,十方佛赞之深经,究竟方便之妙法,最极圆顿之指归。这是净宗最重要的经典,称为净土第一经,因为释迦牟尼佛在此经中,称赞西方极乐世界,并且开示了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当生解脱法门。此法门,为十方诸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同声赞叹。深生信解者,必为十方诸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摄受;如说行者,定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云:(十方诸佛)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又云:“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或已得闻、或当得闻、或今得闻,闻是经已,深生信解。生信解已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恒河)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当生解脱法门〕这一生就了生死、出三界的法门。通途法门要了生死、出三界,必须断尽烦恼,这是非常困难的,极难当生达到。而这一生若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由于隔阴之迷,再要走上菩提道,不知又是哪生哪劫了!然而,世尊在这里开示的念佛法门,只要系念不乱,临终就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了生死、出三界。这是任何人只要方法正确,真诚刻苦地努力,今生就能够达到。所以是当生解脱法门,为十方诸佛同声赞叹。深生信解,必为十方诸佛所摄受;如说行者,定生西方极乐世界。〔隔阴之迷〕隔生即忘。

 

阿弥陀经现存两种译本,一是姚秦时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常称秦译;一是唐代玄奘大师所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常称唐译。

罗什大师应国人崇尚精简之机,意译为主,文约义丰,精妙畅达。玄奘大师为了力保原面,采用逐字直译,准确完备,原语具存,词义详明,可免误解杜撰之弊,这对修学至关重要。精研经义时,将两种译本相互对照,就能够有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

例如:在《佛说阿弥陀经》中:“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在这段经文中,有两个净土学人十分关切的问题:

一、什么是一心不乱?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二、关于“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一句,人们常常问道:要自在往生,是否除了达到一心不乱,还必须做到临终四大分解时心也不颠倒?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译文是:“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两相对照,就清楚了:

一、“一心不乱”就是“系念不乱”。

二、“是人终时,心不颠倒”,是与上句“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连贯,意思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颠倒。也就是说,只要感得阿弥陀佛现前接引,即便四大分解、苦逼魔现之时,由于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加祐,就会心不颠倒。

 

要特别介绍的是:玄奘大师所译的《心经》,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无远勿届。大师所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也是翻译得非常精妙,不仅准确完备,义详理透,文采斐然,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达到了译品的最高境界——信、达、雅,具有极其强大的摄受力。

〔信达雅〕翻译作品,完全忠实于原文,准确完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文采斐然,谓“雅”。

经题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说,这部经是称赞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佛土功德,而且为十方诸佛所摄受的法门之经。经中,佛言:“舍利子,何缘此经名为‘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舍利子,由此经中,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及十方面诸佛世尊,为欲方便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各住本土,现大神变,说诚谛言,劝诸有情,信受此法。是故,此经名为‘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在这部经中,释迦牟尼佛称赞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依报庄严;正报庄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寿命无量,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再退转,直至成佛。并且传授了一切诸佛所摄受的修行法门:系念不乱,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横超生死。经中,佛言:“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要旨

本经要旨: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系念不乱,生彼佛土。

经中,世尊说道:“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紧接着,世尊又说:“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所以,“如说修行”的意思是:“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

经又云:(十方诸佛)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云:“汝等有情,一切皆应信受领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语,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生疑虑。”

“何缘此经,名为‘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舍利子,由此经中,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及十方面诸佛世尊,为欲方便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各住本土现大神变,说诚谛言,劝诸有情信受此法,是故此经,名为‘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或已得闻,或当得闻,或今得闻,闻是经已深生信解,生信解已,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应信受领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语,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生疑虑。”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功德庄严,若已发愿,若当发愿,若今发愿,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应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深心信解,发愿往生,勿行放逸。”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世界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是人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日夜六时,亲近供养无量寿佛,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闻法受记。福慧资粮,疾得圆满,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系念不乱,生彼佛土”这十六字要旨中,“如说修行”是承前启后,最为关键。所以,世尊在经中再三再四,反复叮咛。

经中,世尊开示道:“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所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切诸佛摄受之法门,而且世尊在本经中具体明确地开示了如何修持这一法门。

世尊在讲了“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就立即说道:“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佛在这里把信、愿、行讲得十方清楚:信,是“信受”世尊如上开示;愿,是发“如说修行,生彼佛土”之愿;行,是如说修行,系念不乱。

当信、愿还仅只停留在头脑中时,这只是一种想法而已。必须把信、愿实践出来,这才是真信切愿。所以,真信切愿必然导致力行。若无切实精进的修行,何以证其所信?何以满其所愿?没有力行的信、愿不过是虚信浮愿而已。

在本经中,世尊反反复复、再三再四地强调要“如说修行”,并且明确地开示道:只要如说修行,就为十方诸佛所摄受,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永不退转,速证佛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世尊开示道:

  • “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 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应信受领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语,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生疑虑。”

  • 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应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深心信解,发愿往生,勿行放逸。”

  • “于此杂染堪忍世界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是人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

因此,学人一定要深心信解“如说修行”的含义,并付诸行动,惟日孜孜,一往无前。

〔孜孜〕勤勉不倦。

特点

本经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十方佛赞,诸佛摄受,横超生死,永不退转,一生成佛。

〔十方佛赞〕经云:(十方诸佛)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诸佛摄受〕经云:“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或已得闻、或当得闻、或今得闻,闻是经已,深生信解。生信解已,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恒河)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

〔横超生死〕印光大师云:“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古人有个譬喻,拿来解释,就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竖出的,是自下至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节咬破了,才能够出来。这是比(比喻)修别的法门,定要断尽见思烦恼,才能出三界的(才能出三界了生死的)。见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这许多的品数,就比做一根竹子的节数。那虫向上直钻出来,就叫做竖出。例如一个断见惑的初果圣人,要经过七生天上,七生人间的长久时劫修习,才能证阿罗汉,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间,才能证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尽,还要在五不还天,渐次修习,才能断尽思惑证四果。这才算是出三界的无学圣人。如果是钝根的三果,还要生到四空天,从空无边处天,以至非非想处天,才能证四果。这竖出的法子,是如此艰难久远的。横超的,就是这条虫子,不向上面一节一节咬,只向旁边横咬一孔,便能出来。这样的法子,比那竖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复如是。虽没把见思烦恼(见思惑)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去。到了这个清净国土,见思烦恼,不断而自断了。何以故?以净土境胜缘强,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尘沙(尘沙惑)无明(无明惑),成就无上菩提(成佛),何等直捷简易的事。所以古人说,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生,下至饿鬼、地狱;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身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是已无色身,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空天(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轮回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首先是以出离三界为目的。〔三不退〕一、位不退,即修得之位不退失;二、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三、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转。〔见思惑〕见惑和思惑。见惑是凡夫在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不正见;思惑是凡夫们在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之烦恼。此二惑是众生流落三界枉受生死的根源,断之即能了生死、出三界。〔尘沙惑〕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就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无明惑〕无明惑是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

〔永不退转〕经云:“若诸有情生彼土者,皆不退转。”

〔一生成佛〕经云:“若诸有情生彼土者,皆不退转,必不复堕诸险恶趣、边地、下贱蔑戾车(下贱种姓)中,常游诸佛清净国土,殊胜行愿,念念增进,决定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

译者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三藏法师〕“三藏”,经藏、律藏和论藏。经藏,为佛所说的经文;律藏,为佛所制的戒律;论藏,为佛弟子所造的论。“三藏法师”,就是经、律、论三藏都精通的比丘。〔玄奘〕玄奘大师(602-664年),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奉诏译〕玄奘大师奉唐太宗之命而翻译本经。

玄奘大师於隋朝仁寿二年出生,少时跟随二哥长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学习佛法。十一岁时(613年)就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十三岁时(615年)洛阳试经度僧,因考试成绩优异,虽然年幼而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槃》,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敬。

〔试经度僧〕古时,朝廷为控制僧尼人数、保证僧尼素质、禁止私自出家而设的度僧制度。规定出家者,必须通过考试佛经合格后,才准予剃度。

后来,玄奘大师又去各地参学,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其才能倍受称赞,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由于深感多年在各地求法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宗(后并入法相宗)和地论宗两家有关法相之说,多有乖违,因此渴望得到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融汇贯通一切,於是决心前往印度求法。

因得不到唐朝发放的过所(护照),所以始终未能如愿以偿。627年(25岁),玄奘大师毅然由长安私自出发,冒险前往天竺(今之印度)。在异常险恶困苦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於到达天竺。

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大师跟随、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过的寺院,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住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论师学习《瑜伽师地论》及其余经论。戒贤是护法的徒弟,世亲的再传弟子。在贞观十三年,玄奘大师曾在那兰陀寺代戒贤大师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此后,大师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玄奘大师不仅佛法造诣甚深,而且精通梵语,所以屡次参加宗教辩论大会,均获胜利,声望日隆。应印度戒日王的邀请,主持曲女城法义无遮辩论大法会,称扬大乘教义。到会者有十八国的国王,大小乘僧三千余人,婆罗门、外道义解之徒二千余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大师当论主,开示会众。并且宣称:“我所说如有一字无理,能难破者,请斩首以谢。”等待了十八天,结果无人敢於出来辩难,因此不战而胜。散会时,会众莫不皆大欢喜,叹未曾有。于是名声鹊起,威震全天竺,被当时大乘行者誉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徒誉为木叉提婆(解脱天),戒日王礼拜他为师。

643年,玄奘大师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慰劳。652年,玄奘大师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今日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大师纪念馆。大雁塔成为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建筑纪念物。

在唐太宗大力支持下,玄奘大师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国立翻译院),参与译经的优秀学者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他花了十几年时间,在玉华宫内,将众多经卷译成汉语。这些佛经后来从中国传往朝鲜半岛、越南和日本。

玄奘大师依翻译佛典与对经文的阐释而开创了中国法相唯识宗,其学说却深深地影响了其他诸多宗派。

大师一生所翻经论,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八卷,其中包括《大般若经》六百卷,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中国佛教经过玄奘大师的西行求法,穷本探源,已得佛法的全部精义,从此昌盛于中国。

大师於麟德元年二月五日(66425日)圆寂,葬於白鹿原。送葬者数万人,皇帝(唐高宗)哀恸大哭,三日不上朝。

 

注:以下各章节之标题是科判,不属于经文。

一、法会圣众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

这是我(阿难)亲自听闻到的:那时候,佛(释迦牟尼佛)在室罗筏国(舍卫国),住誓多林给孤独园(祇树给孤独园)。

〔如是我闻〕这是我(阿难)亲自听闻到的。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在结集经典时复述的。〔阿难〕全称是阿难陀,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他是佛的堂弟,生于佛成道之夜,后随佛出家,侍佛二十五年,为佛执事弟子。以多闻第一著称,许多经典都是他在结集时复述的。〔十大弟子〕释迦佛的十位大弟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行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头陀行〕甩开衣服、饮食、住处等三种贪著的行法。修头陀行者要遵守十二条规则,叫做“十二头陀”。〔一时〕那个时候。〔薄伽梵〕佛之尊称。〔室罗筏〕即舍卫国。〔誓多林给孤独园〕即《佛说阿弥陀经》中的“祇树给孤独园”,是舍卫国(室罗筏国)都城的一个林园,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的这部经。

(一)声闻弟子

【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其名曰:尊者舍利子、摩诃目揵连、摩诃迦葉、阿泥律陀。如是等诸大声闻,而为上首。】

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他们都是年高德重的声闻行者,众所周知的大阿罗汉。其中,尊者舍利子、摩诃目揵连、摩诃迦葉、阿泥律陀等诸大声闻行者,居最上位。

〔苾刍(bì chú)〕即比丘。受具足戒的出家人,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大比丘”是形容这些比丘都是道行很高的。〔俱〕在一块儿。〔声闻〕闻佛说四圣谛法之音声而悟道的人。〔谛〕真实无谬的道理。〔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一、“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二、“集谛”,是说明人生之苦怎样来的真理。“集谛”的“集”是招致、造成的意思。三、“灭谛”,是说明息灭诸苦的真理。四、“道谛”,是说明如何永断苦集,亦即灭苦之道。四圣谛中,集是因,苦是果;道是因,灭是果。〔尊者〕阿罗汉的尊称。〔上首〕大众之中位居最上者。

(二)诸大菩萨

【复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一切皆住不退转位,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其名曰:妙吉祥菩萨、无能胜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如是等诸大菩萨,而为上首。】

还与无量大菩萨在一起,他们都住于不退转位,具有无量功德和种种庄严。其中,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等诸大菩萨,居最上位。

〔菩萨摩诃萨〕菩萨有高中下之诸位,为示地上之菩萨,更曰摩诃萨。《佛地论》曰:“今取地上诸大菩萨,是故复说摩诃萨言。”所以,“菩萨摩诃萨”是表示地上菩萨。〔地上菩萨〕菩萨由凡夫到成佛,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地位上的菩萨称之为地上菩萨。〔不退转位〕所修之功德善根只会愈增愈进,不再退失,即梵语之阿鞞跋致。〔妙吉祥菩萨〕即文殊师利菩萨。〔无能胜菩萨〕即《佛说阿弥陀经》上的阿逸多菩萨(弥勒菩萨)。

(三)天人修罗

【复有帝释、大梵天王堪忍界主、护世四王,如是上首。百千俱胝那庾多数诸天子众,及余世间无量天人、阿素洛等,为闻法故,俱来会坐。】

还有百千亿亿的诸天天人,以及世间无量的神人、阿修罗等,为闻法故,都来参加法会。其中,忉利天王、娑婆界主大梵天王、四大天王等,居最上位。

〔帝释〕即释提桓因,是第二层天(忉利天)的天王。〔大梵天王〕梵天之王,为娑婆界主。《佛说分别缘生经》云:“尔时,娑婆界主大梵天王,以佛威力故,知佛所念。譬如力士屈伸臂顷,离梵天界,来诣佛所。修敬毕已,住立佛前,而白佛言:‘世尊!佛所思念,如是如是,世间苦乐,无能免者,是大义利,过去未来,亦复如是。于天人魔梵界中,唯佛世尊一一了知,若增若减、若善若恶,悉能分别,缘生之法,以佛智力,如实了知。’”〔堪忍界〕即堪忍世界,又名娑婆世界(“娑婆”汉译为“堪忍)。因为这个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或简称“忍土”。〔堪忍界主〕娑婆世界之主,即大梵天王。〔护世四王〕即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他们是守护娑婆世界的善神。〔俱胝(zhī)那庾多〕亿亿。“俱胝”,又作俱致,译为亿;“那庾多”,又作那由他,相当于此方之亿。〔天子〕诸天之天人。〔阿素洛〕即阿修罗。〔及余世间无量天人、阿素洛等〕此外还有世间的无量天人(指世间诸神)、阿修罗等。

二、极乐世界

【尔时,世尊告舍利子:汝今知不(读“否”)?于是西方,去此世界,过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极乐。其中世尊,名无量寿,及无量光,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圆满。今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有情,宣说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胜利益安乐。】

这时候,佛告诉舍利子:你知道吗?从此世界向西,经过百千亿亿佛土,有个佛世界名曰极乐。其佛名无量寿,及无量光,圆满具足如来、应供、正等觉等十种称号。现今在那里,安稳住持。为诸众生,宣说甚深微妙之法,使他们得到殊胜的利益和安乐。

〔世尊〕佛的尊称,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舍利子〕即舍利弗。〔如来、应、正等觉〕如来、应供、正等觉。〔正等觉〕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十号〕佛有十种尊号:一、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二、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具足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五行(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五、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槃。六、世间解,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七、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安隐〕安稳。安乐而平稳,不为任何烦恼所惑之境地。〔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一)云何极乐

【又、舍利子,何因何缘,彼佛世界名为极乐?舍利子,由彼界中,诸有情类,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舍利子,为什么无量寿佛的世界名为极乐世界?舍利子,因为在那个世界里的众生,没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的清净喜乐。因此,这个世界名为极乐世界。

(二)依报庄严

〔依报〕众生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也就是生活环境。

1、栏树罗网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处处皆有七重行列妙宝栏楯,七重行列宝多罗树,及有七重妙宝罗网,周匝围绕,四宝庄严,金宝、银宝、吠琉璃宝、颇胝迦宝,妙饰间绮。舍利子,彼佛土中,有如是等众妙绮饰,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而且,舍利子,在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处处都有七重行列的妙宝栏杆,七重行列的宝多罗树,和七重妙宝罗网,四周围绕,并以金宝、银宝、吠琉璃宝、颇胝迦宝等四宝纵横交错、奇妙美丽地装饰着。舍利子,在那个佛土中,有如是等种种华丽的装饰和功德庄严,令人十分喜爱快乐。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栏楯〕栏杆。“栏”,横的栏杆;“楯(shǔn/dùn)”,直的栏杆。〔妙宝〕奇妙珍宝。〔七重行列妙宝栏楯,七重行列宝多罗树,及有七重妙宝罗网〕栏楯围于树外,妙宝罗网覆于树上,重重相间,其数有七也。《佛说无量寿经》云:“无量宝网,弥复佛土,皆以金缕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曜,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灭尽三昧。”〔绮饰〕华丽的妆饰。〔功德庄严〕种种宏伟瑰丽美妙之功德。

2、宝池德水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处处皆有七妙宝池,八功德水弥满其中。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多福众生,常乐受用。】

而且,舍利子,在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处处都有七妙宝池,八功德水弥满其中。为什么名为八功德水呢?因为此水具有八种功德: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饮后,定能长养身心,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多福的众生,常乐受用。

〔诸根四大〕指身心。“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包括身躯),都有坚、湿、暖、动之四性,故称为“大”。

3、阶道宝树

【是诸宝池,底布金沙,四面周匝,有四阶道,四宝庄严,甚可爱乐。诸池周匝,有妙宝树,间饰行列,香气芬馥,七宝庄严,甚可爱乐。言七宝者: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颇胝迦,五、赤真珠,六、阿湿摩揭拉婆宝,七、牟娑落揭拉婆宝。】

这些宝池,池底遍布金沙,周围有四条阶道,都是用金宝、银宝、吠琉璃宝、颇胝迦宝等四宝严饰,令人十分喜爱快乐。七宝池的周围,有奇妙珍宝之花树,交错排列,香气芬馥,七宝严饰,令人十分喜爱快乐。这七宝是: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颇胝迦,五、赤真珠,六、阿湿摩揭拉婆宝,七、牟娑落揭拉婆宝。

4、各色莲华

【是诸池中,常有种种杂色莲华,量如车轮,青形青显、青光青影,黄形黄显、黄光黄影,赤形赤显、赤光赤影,白形白显、白光白影,四形四显、四光四影。舍利子,彼佛土中,有如是等众妙绮饰,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这些宝池中,常有种种不同色彩的莲花,如车轮大小,青色的莲花闪耀着青光,黄色的莲花闪耀着黄光,红色的莲花闪耀着红光,白色的莲花闪耀着白光,这四种颜色的莲花闪耀着青、黄、红、白四种光。舍利子,在那个佛土中,有如是等种种华丽的装饰和功德庄严,令人十分喜爱快乐。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芬馥fēn fù〕芳香。〔严饰〕美不胜收的装饰。〔杂色〕多种颜色。

5、众妙伎乐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自然常有无量无边众妙伎乐,音曲和雅,甚可爱乐。诸有情类,闻斯妙音,诸恶烦恼,悉皆消灭,无量善法,渐次增长,速证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彼佛土中,有如是等众妙绮饰,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而且,舍利子,在极乐世界清净佛土,自然地常有无量无边的音乐,旋律和雅,令人十分喜爱快乐。所有众生,闻此妙音,一切邪恶烦恼,全都消灭,无量善法,渐次增长,速证佛果。舍利子,在那个佛土中,有如是等种种华丽的装饰和功德庄严,令人十分喜爱快乐。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伎(jì)乐〕音乐。〔无上正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菩提”的意译为“觉”。〔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新译,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亦即究竟圆满的佛果。

6、真金大地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周遍大地,真金合成,其触柔软,香洁光明,无量无边,妙宝间饰。舍利子,彼佛土中,有如是等众妙绮饰,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而且,舍利子,在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周遍大地,都是真金合成,质地柔软,香洁光明,有无量无边的奇妙珍宝装饰其间。舍利子,在那个佛土中,有如是等种种华丽的装饰和功德庄严,令人十分喜爱快乐。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7、常雨天华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昼夜六时,常雨种种上妙天华,光泽香洁,细软杂色,虽令见者身心适悦,而不贪著,增长有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 】

而且,舍利子,在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昼夜二十四小时,天空中常常洒落极其美妙的各式各样的天花。这些天花光泽香洁,绵细柔软,色彩缤纷,虽然令见者身心安适愉悦,但不会贪著,增长众生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之殊胜功德。

【彼有情类,昼夜六时,常持供养无量寿佛。每晨朝时,持此天华,于一食顷,飞至他方无量世界,供养百千俱胝诸佛。于诸佛所,各以百千俱胝树华,持散供养。还至本处,游天住等。 】

那里的众生,昼夜二十四小时,常常持着这些天花来供养无量寿佛。每日清晨,他们持着这些天花,在一顿饭的时间内,飞至他方无量世界,去供养百千亿诸佛。在诸佛那里,各以百千亿树花,持散供养。然后,还至本处,经行禅定,如是等等。

〔六时〕昼三时和夜三时,合称为六时。昼三时是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是初夜、中夜、后夜。古印度的一时,等于现代的四个小时,六时即二十四小时。〔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是音译,“无量寿”是意译。〔游天住等〕经行(游)、静虑(天住)等。玄奘大师所译的《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六》云:“天住云何?答:谓四静虑。何等为四?谓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如世尊为吠那补梨婆罗门说:‘梵志当知,若时我于世间四静虑中,随为一静虑故行,尔时我为天住而行;若时我于世间四静虑中,随为一静虑故住或坐或卧,尔时我为天住而住或坐或卧。’如是世间四静虑中,随于一静虑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天住。”《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二》云:“尔时,世尊晨朝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洗足,摄坐具。诣得眼林中,遍观察已,于闲静处,在树下结加趺坐,住于天住。”〔静虑〕静坐思惟,亦即禅定。

【舍利子,彼佛土中,有如是等众妙绮饰,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舍利子,在那个佛土中,有如是等种种华丽的装饰和功德庄严,令人十分喜爱快乐。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8、众鸟说法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常有种种奇妙可爱杂色众鸟,所谓鹅、雁、鹙、鹭、鸿、鹤、孔雀、鹦鹉、羯罗频迦、命命鸟等。如是众鸟,昼夜六时,恒共集会,出和雅声。随其类音,宣扬妙法,所谓甚深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道支等,无量妙法。 】

而且,舍利子,在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常有种种奇妙可爱色彩绚丽的众鸟,它们是鹅、雁、鹙、鹭、鸿、鹤、孔雀、鹦鹉、羯罗频迦、命命鸟等。这些众鸟,昼夜二十四小时,总是聚集在一起,鸣和雅声。随其种类之音声,宣扬妙法,这就是甚深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等无量妙法。

〔鹙qiū〕一种头颈无毛的水鸟。〔鹭lù〕一种翼大尾短,嘴直而尖,颈和腿很长的鸟,常见的有“白鹭”、“苍鹭”、“绿鹭”等。〔鸿〕大雁。〔鹤〕仙鹤。〔羯罗频迦〕即迦陵频伽(妙声鸟)。〔命命鸟〕即共命之鸟(一身两头之鸟)。

〔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道支〕即三十七道品中之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对应关系是:念住(四念处)、正断(四正勤)、神足(四如意足)、根(五根)、力(五力)、觉道支(七菩提分、八正道分)。〔正断〕即“正勤”,《俱舍论·二十五卷》云:“何故说勤名为正断?于正修习断修位中,此勤力能断懈怠故。”〔神足〕即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觉道支〕七觉支(又名七菩提分)和八正道(又名八正道分)。〔三十七道品〕菩提道上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循此而修,即可次第趋于菩提。

【彼土众生,闻是声已,各得念佛、念法、念僧无量功德,熏修其身。汝舍利子,于意云何?彼土众鸟,岂是傍生恶趣摄耶?勿作是见!所以者何?彼佛净土,无三恶道,尚不闻有三恶趣名,何况有实,罪业所招,傍生众鸟?当知皆是无量寿佛变化所作,令其宣畅无量法音,作诸有情利益安乐。 】

那里的众生,闻此音声后,各得念佛、念法、念僧之无量功德,熏修其身。舍利子,你意下如何?那里的众鸟,岂不是恶道中的畜生吗?千万别这样想!为什么呢?无量寿佛的清净佛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连这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哪里还会有罪业所招的畜生道众鸟呢?你要知道,这都是无量寿佛以法力变化而作出来的,令它们宣扬传布无量法音,使诸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

〔傍生〕又作旁生,即畜生,旁者不正之义,言彼因行不正,故得不正之生。〔恶趣〕恶道。〔彼土众鸟,岂是傍生恶趣摄耶〕极乐世界的这些鸟,莫非是恶道之众生吗?〔当知皆是无量寿佛变化所作〕当知所有这些鸟,都是阿弥陀佛以法力变化而作出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来看,这些鸟都是没有神识的智能机器鸟(如同智能机器人)。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息鸟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宣畅〕宣扬传布。

【舍利子,彼佛土中,有如是等众妙绮饰,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舍利子,在那个佛土中,有如是等种种华丽的装饰和功德庄严,令人十分喜爱快乐。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9、妙风说法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常有妙风吹诸宝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俱胝天乐,同时俱作,出微妙声,甚可爱玩。如是彼土,常有妙风,吹众宝树,及宝罗网,击出种种微妙音声,说种种法。彼土众生,闻是声已,起佛法僧念、作意等,无量功德。 】

而且,舍利子,在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常有美妙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宝树和宝罗网,发出微妙的音声。就如像百千亿天乐,同时演奏,发出微妙音声,令人非常之喜爱、玩味。这些微妙音声,宣说种种法。那里的众生,闻此音声后,生起念佛念法念僧和作意等正念,而获得无量功德。

〔玩味〕反覆揣摩、体会。〔作意〕集中精神,令心警觉。

【舍利子,彼佛土中,有如是等众妙绮饰,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舍利子,在那个佛土中,有如是等种种华丽的装饰和功德庄严,令人十分喜爱快乐。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10、赞不能尽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有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希有事。假使经于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以其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舌,一一舌上出无量声,赞其功德,亦不能尽。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舍利子,在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有如此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希有事。假使经过百千亿亿多劫,以无量百千亿亿多舌,一一舌上发出无量音声,来赞美它们的功德,也赞美不尽。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三)正报庄严

〔正报〕佛及众生之身心,这是依过去的业因而召感得来的果报正体。

1、如来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佛有何缘,名无量寿?舍利子,由彼如来及诸有情,寿命无量无数大劫。由是缘故,彼土如来,名无量寿。舍利子,无量寿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来,经十大劫。】

那么,舍利子,极乐世界清净佛土之佛,因何种缘故,名为无量寿?舍利子,这是因为那里的佛和所有的众生,他们的寿命都有无量无数大劫。由此缘故,那里的佛,名为无量寿。舍利子,无量寿佛成佛以来,已经有十个大劫。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之名,汉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舍利子,何缘彼佛名无量光?舍利子,由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无有障碍。由是缘故,彼土如来,名无量光。舍利子,彼佛净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舍利子,因何种缘故,那里的佛又名为无量光?舍利子,因为这位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无有障碍。由此缘故,那里的如来,又名为无量光。舍利子,彼佛净土,成就了如此功德庄严,令人十分喜爱快乐。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2、声闻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无量寿佛常有无量声闻弟子,一切皆是大阿罗汉,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不可称数。舍利子,彼佛净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而且,舍利子,在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无量寿佛常有无量的声闻弟子,他们都是大阿罗汉,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称数不尽。舍利子,彼佛净土,成就了如此功德庄严,令人十分喜爱快乐。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3、菩萨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无量寿佛常有无量菩萨弟子,一切皆是一生所系,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不可称数。假使经于无数量劫,赞其功德,终不能尽。舍利子,彼佛土中,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而且,舍利子,在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无量寿佛还有无量的菩萨弟子,他们都是一生补处,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称数不尽。假使经过无数大劫来赞美他们的功德,也赞美不尽。舍利子,彼佛净土,成就了如此功德庄严,令人十分喜爱快乐。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一切皆是一生所系〕所有这些菩萨弟子都是一生所系菩萨。〔一生所系菩萨〕即一生补处菩萨。〔一生补处〕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这是最后身菩萨(等觉菩萨)的别号〔等觉菩萨〕五十二阶位中之第五十一位,将证佛果的菩萨,其功德和智慧差不多与佛相等了,故名“等觉”。例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弥勒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五十二阶位〕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妙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德不可思议,称为“妙觉”,为佛果的无上正觉,证得此正觉的人,被称为“佛”。

问:众生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便无生死,一生成佛。为什么这里说一生补处菩萨是“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

答:生死有两种: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说“众生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便无生死,一生成佛”,这里的一生是指分段生死中的一生;而说“一生补处菩萨是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这里的一生是指变易生死中的一生。

〔分段生死〕在三界六道中的众生,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了分段生死者,脱轮回出三界。〔变易生死〕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圣者,已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在修道过程中,迷想渐灭,证悟渐增,此迷悟的迁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后期,恰如一度生死,其变化神妙莫测,不可思议,故名“变易生死”。了变易生死者,圆证佛果。

4、众生

【又、舍利子,若诸有情生彼土者,皆不退转,必不复堕诸险恶趣、边地、下贱蔑戾车中,常游诸佛清净国土,殊胜行愿,念念增进,决定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子,彼佛土中,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而且,舍利子,生于极乐世界的所有众生,皆不退转,一定不会再堕诸恶道、边地、下贱种姓中。他们常游诸佛清净国土,其殊胜行愿,念念增进,决定当证佛果。舍利子,彼佛净土,成就了如此功德庄严,令人十分喜爱快乐。因此,名为极乐世界。

〔蔑戾车〕下贱种姓。《华严疏钞》曰:“蔑戾车者,三藏云‘恶中恶’,亦云‘奴中奴’,皆义翻耳。”

问:西方极乐世界有无女人?

答: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中,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云:“第二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无有妇人。女人欲来生我国中者,即作男子。诸无央数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来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长大皆作菩萨阿罗汉,都无央数。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云:“其国中悉诸菩萨、阿罗汉,无有妇女,寿命极寿,寿亦无央数劫。女人往生者,则化生皆作男子。”天亲菩萨《往生论》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印光大师云:“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华化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叶福备居士书一》)〔无央〕无穷尽。

三、生彼佛土

(一)皆应发愿

【又、舍利子,若诸有情,闻彼西方无量寿佛清净佛土,无量功德,众所庄严,皆应发愿,生彼佛土。所以者何?若生彼土,得与如是无量功德、众所庄严诸大士等,同一集会,受用如是无量功德、众所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常无退转,无量行愿,念念增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故。】

因此,舍利子,若有众生,听闻到西方无量寿佛清净佛土之无量功德和种种庄严,都应当发愿,生彼佛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若生彼土,就会与如是无量功德、众所庄严的诸大菩萨等,同在一起,受用如此无量功德、种种庄严清净佛土之大乘法乐,而常无退转,其无量行愿念念增进,速证佛果的缘故。

(二)善不可少

【舍利子,生彼佛土诸有情类,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舍利子,生彼佛土的所有众生,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善根(身、口、意三业之善)少的众生,不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善根〕即身、口、意三业之善,因其能生妙果,故称作善根。〔身(行为)、口、意三业之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身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是口善;不贪、不嗔、不痴,这是意善。〔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佛言:“欲生彼国(西方极乐世界)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因此,念佛人必须遵修净业三福,以具备多善根福德之因缘。

〔十善〕十种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搬弄是非)、不恶口(不讥刺恶声)、不绮语(不说无义语)、不贪、不瞋、不痴(不违背道理)。详见《十善业道经注》。〔三归〕即三归依(三皈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是归依三宝,诸佛是佛宝,正法是法宝,贤圣僧是僧宝。〔发菩提心〕发上求佛道(成佛)下化众生的大心。

佛法戒定慧三学,戒是定的基础,念佛人务必严持五戒十善以增进善根福德,打好基础。若是缺少善根福德,便常为尘境蛊惑,业障牵缠,系念不乱难以修成。因此,佛在开示一心不乱之前,就特别指出:“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在《佛说无量寿经》中,佛言:“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修己洁体,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害有生命的动物;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妻以外的淫事;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心性的酒类或毒品。

所以,在精进念佛(正行)的同时,还必须断恶行善(助行),以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难。印光大师云:“一心念佛,兼修世善以为助行,依永明莲池之法行之,则无往不利矣。自己改恶修善,一心念佛。凡一切亲故并有缘之人,亦当以此教之。”(《复永嘉某居士书六》)又云:“而修持方法,唯持名念佛最为第一,是故当专主于信愿持名。再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为助行,则其益大矣。”(《复方圣照居士书六》)

〔行善〕去做一些慈善的事,固然是行善,但最最重要的行善,还是行自己身、口、意三业之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所以,行善最主要的是行自己身、口、意三业之善。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就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护持戒品,纤毫不犯。”(详见《净土圣贤录》)遗憾的是,现在有些论调笼统地把断恶行善称之为杂行,把戒行与念佛对立起来,甚至大肆宣扬:不须断恶行善,终生作恶都无所谓,因为恶人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正机。(详见《本愿法门是附佛外道》)〔戒行〕恪守戒律的操行。

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之“净修院”的课程表中,第一阶段就是“断恶行善”。通过这一阶段课程的修学,明白了断恶行善的道理、方法以及实行步骤,就会使断恶行善做得更系统、更深入、更扎实。

与此同时,还应加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以除苦予乐,而无怨无恼、无恚无恨。

〔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心”;拔一切众生苦,名“悲无量心”;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深生欢喜,名“喜无量心”;如上三心,舍之而不执著,怨亲平等,不起爱憎,名“舍无量心”。因这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生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

问:我也深知断恶行善是净宗修学的基础,但是感到难于下手。怎么办?

答:关于断恶行善如何下手的问题,特向你推荐一篇短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原文及白话)》(其注释详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这是改造命运的范例,希望你反复阅读,揣摩、体会、实行。其中,实行这个环节特别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行,才能够领悟到文中真意;而且,反复阅读和揣摩、体会,也都是为了实行。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好是按照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之“净修院”的课程表中,第一阶段“断恶行善”的五门课程,系统修学。同样的,在此修学过程中仍以实行为中心。

 

须要指出的是,世尊在经中特别强调:“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而本愿法门却大肆鼓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用断恶行善”,“不用持戒”,“作恶犯罪都无所谓”,“恶人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正机”,“称名必生”,等等(详见《本愿法门是附佛外道》一文)。这简直是在把人往火坑里引,是在与佛针锋相对地颠倒说法。被他们蛊惑的信众,既不精进念佛(本来完全可以精进念佛的,但由于受他们的蛊惑,以为“称名必生”,便掉以轻心而不精进念佛),又不断恶行善、修持十善,甚至有恃无恐(相信“恶人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正机”)恣意作恶,结果非但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命终之时在恶业的牵引下堕入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连人身都保不住。

断恶行善和持戒的作用是:一、驯服心性;二、增加福德;三、消除业障。念佛人若是不断恶行善、不持戒,心如野马狂象,怎么能够制心一处而达到念佛一心不乱呢?福德是菩提道上的助力,而业障是菩提道上的阻力。当福德(助力)大于业障(阻力)时,该做的,就想去做,而且很起劲很享受地去做;不该做的,就不去做,可以断然放下;临终时,福星高照,帮助往生。而当业障(阻力)大于福德(助力)时,该做的,却不想去做,即便勉强去做,也是没精打采,做得少停得多;不该做的,却很起劲很享受地去做,孜孜不倦;临终时,业障现前,阻碍往生。

例如,明明知道“临终十念,相续即生”(详见《往生的条件》)。念佛人最为重要的头等大事,便是要随时随地十念相续地念佛,以积习成性。因此,二六时中,行住坐卧,都不要放下十念相续,这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然而,许多念佛人却做不到。其实,“二六时中,行住坐卧,都不要放下十念相续”并不比上班艰难,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远胜挣得个亿万富翁不知多少多少多少倍!为什么他们做不到“不要放下十念相续”,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能够受尽委屈而日夜操劳呢?原因就是被业障住了(你剖析自己,观察别人,就会明白业是在怎样地障难)。所以,佛在这里特别开示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三)系念不乱

【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舍利子,若有净信的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听闻到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名号,以及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听闻后系心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若是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达到系念不乱。此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和菩萨众一起,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命终,即随佛及诸圣众,往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善男子〕佛称呼修持五戒和十善的男子为善男子。〔善女人〕佛称呼修持五戒和十善的女人为善女人。〔思惟〕思惟佛之名号,亦即念阿弥陀佛。《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系念〕将心念系于一处而不思其他。《宝积经》云:“书夜常系念,勿思于欲境。”《观无量寿经》云:“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系念不乱〕系念阿弥陀佛之万德洪名,历历分明,不昏不散(不昏沉、不散乱)。亦即一心不乱。〔随佛众会〕跟随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及其无量声闻弟子和菩萨众。

由于成就了系念不乱,所以能够做到临终正念,而与佛感应道交。于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临终正念〕临终正念就是临命终时,一心念佛,不起贪嗔痴邪念。通常,这是通过临终十念相续来实现。详见《往生的条件》一文。〔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

 

问:既然“是(此)善男子或善女人”已经达到了系念不乱,为何又讲无量寿佛来后,“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答:系念不乱是感得佛迎,然而系念不乱是浅层次的功夫,常常不足以在四大分解、苦逼魔现之时,继续保持其心不乱,所以无量寿佛“慈悲加祐,令心不乱”,以确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称扬诸佛功德经》云:“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这就是临终正念,感得佛迎,阿弥陀佛将(带领)诸众僧(声闻弟子菩萨众)住其人前,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此善男子或善女人)正觉之心。”这里,“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正觉之心”,就是由于阿弥陀佛“慈悲加祐,令心不乱”。(详见《心不颠倒》

问:如何系念?

答:如远方游子忆故乡忆慈母地称念。(这里的“忆”,是想念的意思。)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赞》云:“如子忆母忆世尊(阿弥陀佛),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觉两相契,立刻返本还源,都摄六根妙难论。”《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注释详见本修学园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注》

问:上面所说的“历历分明”,是否是说佛号要念得清清楚楚?

答:不是这个意思。“历历分明”是说:所念的佛号要在心中历历分明(每一句佛号在心中都清清楚楚地知道)。

问:“不昏不散”是什么意思?

答:“不昏不散”的意思是:不昏沉、不散乱。这是说:妄念若起,知而勿随,不为妄念所乱。所以,念佛一心不乱不是说一个妄念都不起,而是说不被妄念瞒昧,不让妄念相续成想。总的来说,不为妄念所乱。当然,这只是系念不乱最初步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就会达到念念无妄念,佛号纯然一片的境界。

问:经云:“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在一日夜、乃至七日夜之中,真的能够达到系念不乱吗?

答:“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乃例举之词,这是省略的说法,如果用现代标点符号来标示,这段经文是:“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所以并非限于七日夜之内就要达到一心不乱。例举的详细说法,例如世尊在《大念住经》中所说:“比丘们!任何人,依这个方式正确地修四念住七年,就可以期望有两种果报中的一种:现生得最上智慧(证阿罗汉果),或者如果五蕴仍然存在,则得不还果(证阿那含果)。比丘们!不用说七年,......比丘们!不用说六年,......比丘们!不用说一年,......比丘们!不用说七个月,......比丘们!不用说一个月,......比丘们!不用说半个月,如果有人依这个方式正确地修四念住七天,就可以期望得到两种果位中的一种:现生得最上智慧,或者如果五蕴仍然存在,则得不还果。”

〔四果〕修四圣谛有四种果位: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其中,四果阿罗汉是最高果位,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

至于“在一日夜、乃至七日夜之中,能否达到系念不乱”之问,回答是:系念不乱是万念归一的境界,而万念归一这仅只是修行的最初步境界。就禅宗而言,须经万念归一、一归于无而明心见性,然后做保任功夫,直至见思烦恼断尽,才能够了生死出轮回。所以有些禅人已经万念归一,但是离明心见性还相当遥远,一旦闻说净土法门之殊胜,转而念佛,即可在一日夜、乃至七日夜中达到系念不乱(一心不乱)。自古以来,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详见《净土圣贤录》。而已经明心见性的禅人转修净土法门,他们一日之内即可达到系念不乱,许多后来还成为净宗之祖师大德,详见《净土圣贤录》。例如彻悟大师,身为临济宗第三十六祖,广开讲席,率众参禅,策励后学,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声驰南北,宗风大振。但后来他每忆永明大师(净宗六祖),乃禅门宗匠,尚且归心净土,日课佛号十万,期生极乐。何况如今末法时代,更应遵承永明大师之遗风。于是离开禅寺,专修净土,教化无数,遂成净宗十二祖。对于已经明心见性的他而言,在弃禅归净的当天,即可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彻悟大师往生瑞相:

大师早在往生的十个月前,便予知时至。嘉庆十五年二月,诣万寿寺扫祖塔,辞诸山外护。三月还山,命豫办荼毗事物。十月十七日,集众付院务,命弟子松泉领众主持。

〔外护〕乃僧侣以外之在家人,如族亲、檀越(施主)等,为佛教所从事之种种善行,如供给僧尼衣食以助其安稳修行,或尽力援护佛法之弘通等。〔荼毗(tú pí)〕火化。

临示寂半月前,见虚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乃告众曰:“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众以住世相劝,师曰:“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吾得臻圣境,汝等当为师幸,何苦留耶?”

〔百年如寄〕就是活一百岁,也不过是暂时寄居而已。〔臻(zhēn)〕达到。例:日臻完善。

十二月十六日,命设涅槃斋。十七日申刻(下午三点),告众曰:“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众称佛号愈励,师面西端坐合掌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遂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众闻异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慈和丰满,白发变黑,光润异常。二七入龛,三七荼毗,获舍利百余粒。

 

至于一般尚未达到万念归一的学佛人,时间就会长些;具体要多久,取决于各人的基础和修学进度。一般来说,只要方法正确(例如按照《净宗参究念佛》来修),通过刻苦努力,人人都可以达到念佛一心不乱。此事须要有自信(深信自己能够达到一心不乱)、恒心和毅力。关于自信、恒心和毅力可以改变命运,俞净意公为我们做出了极好的榜样,详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原文及白话)》(其注释详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

所以,念佛人须当真信切愿,精进不懈。虽然一生勤苦,须臾间尔;一旦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快乐无极,成佛度众生,满菩提大愿。

问:怎样达到系念不乱?

答:系念不乱即是《佛说阿弥陀经》上的一心不乱。关于怎样达到一心不乱,详见《怎样达到一心不乱》一文。

(四)如说修行

【又、舍利子,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因此,舍利子,我见到如此利益安乐之大事因缘,真实诚恳地宣说:若有净信的诸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够听闻到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都应当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信受〕本经云:“(十方诸佛)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发愿〕本经云:“舍利子,若诸有情,闻彼西方无量寿佛清净佛土,无量功德,众所庄严,皆应发愿,生彼佛土。”〔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世尊在这里把信、愿、行讲得十方清楚:信,是信受本经(一切诸佛摄受法门);愿,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行,是如说修行——系念不乱。这样,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四、十方佛赞

十方佛赞,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赞叹。由此可知,本经对净土宗而言,是何等重要!

〔十方〕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以及上方、下方。

1、东方

【又、舍利子,如我今者,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如是东方,亦有现在不动如来、山幢如来、大山如来、山光如来、妙幢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东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而且,舍利子,如我现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在东方还有现在不动如来、山幢如来、大山如来、山光如来、妙幢如来,如是等佛,如恒河沙数,住在东方自己的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真实诚恳地宣说: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殑伽(jìng jiā)〕梵文“恒河”之音译。〔广长舌〕佛三十二相之一,佛舌广长,而且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舌相如此,语必真实。〔三千大千世界〕即一个大千世界,它是一位佛所教化的区域。一座须弥山加上四大部洲,称为一小世界。集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世界”;集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集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个“大千世界”。因其三次称千,故一个大千世界又名“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汉译为妙高山,为一小世界之中心。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诸山不能与之比高,为诸山之王。〔四大部洲〕在须弥山四周有四个大洲,东边的叫东胜神洲,南边的叫南赡部洲(我们所住的世界,就在这个洲),西边的叫西牛货洲,北边的叫北俱卢洲。

2、南方

【又、舍利子,如是南方,亦有现在日月光如来、名称光如来、大光蕴如来、迷卢光如来、无边精进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而且,舍利子,如我现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在南方还有现在日月光如来、名称光如来、大光蕴如来、迷卢光如来、无边精进如来,如是等佛,如恒河沙数,住在东方自己的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真实诚恳地宣说: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3、西方

【又、舍利子,如是西方,亦有现在无量寿如来、无量蕴如来、无量光如来、无量幢如来、大自在如来、大光如来、光焰如来、大宝幢如来、放光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西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而且,舍利子,如我现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在西方还有现在无量寿如来、无量蕴如来、无量光如来、无量幢如来、大自在如来、大光如来、光焰如来、大宝幢如来、放光如来,如是等佛,如恒河沙数,住在东方自己的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真实诚恳地宣说: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4、北方

【又、舍利子,如是北方,亦有现在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无量天鼓震大妙音如来、大蕴如来、光网如来、娑罗帝王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而且,舍利子,如我现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在北方还有现在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无量天鼓震大妙音如来、大蕴如来、光网如来、娑罗帝王如来,如是等佛,如恒河沙数,住在东方自己的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真实诚恳地宣说: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5、下方

【又、舍利子,如是下方,亦有现在示现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师子如来、名称如来、誉光如来、正法如来、妙法如来、法幢如来、功德友如来、功德号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下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而且,舍利子,如我现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在下方还有现在示现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师子如来、名称如来、誉光如来、正法如来、妙法如来、法幢如来、功德友如来、功德号如来,如是等佛,如恒河沙数,住在东方自己的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真实诚恳地宣说: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6、上方

【又、舍利子,如是上方,亦有现在梵音如来、宿王如来、香光如来、如红莲华胜德如来、示现一切义利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上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而且,舍利子,如我现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在上方还有现在梵音如来、宿王如来、香光如来、如红莲华胜德如来、示现一切义利如来,如是等佛,如恒河沙数,住在东方自己的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真实诚恳地宣说: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7、东南方

【又、舍利子,如是东南方,亦有现在最上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东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而且,舍利子,如我现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在东南方还有现在最上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如是等佛,如恒河沙数,住在东方自己的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真实诚恳地宣说: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8、西南方

【又、舍利子,如是西南方,亦有现在最上日光名称功德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西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而且,舍利子,如我现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在西南方还有现在最上日光名称功德如来,如是等佛,如恒河沙数,住在东方自己的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真实诚恳地宣说: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9、西北方

【又、舍利子,如是西北方,亦有现在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西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而且,舍利子,如我现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在西北方还有现在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如是等佛,如恒河沙数,住在东方自己的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真实诚恳地宣说: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10、东北方

【又、舍利子,如是东北方,亦有现在无数百千俱胝广慧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东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而且,舍利子,如我现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在东北方还有现在无数百千俱胝广慧如来,如是等佛,如恒河沙数,住在东方自己的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真实诚恳地宣说: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五、诸佛摄受

上章“十方佛赞”和本章“诸佛摄受”证明《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诸佛(当然也包括阿弥陀佛)赞叹、诸佛(当然也包括阿弥陀佛)摄受之法门。也就是说,《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赞叹、所摄受之法门。因此,这部经典是净宗修学的根本依据。念佛人应当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又、舍利子,何缘此经名为‘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舍利子,由此经中,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及十方面诸佛世尊,为欲方便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各住本土,现大神变,说诚谛言,劝诸有情,信受此法。是故,此经名为‘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那么,舍利子,是何缘故此经名为‘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舍利子,由于此经中,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以及十方面诸佛世尊(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欲方便利益安乐诸众生故,各住本土,现大神变,真实恳切地宣说,劝诸众生,信受此法。因此,此经名为‘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摄受法门’。

六、信愿力行

(一)勿生疑虑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或已得闻、或当得闻、或今得闻,闻是经已,深生信解。生信解已,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因此,舍利子,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或者已经得闻、或者将来得闻、或者现今得闻,闻此经后,要深生信解。生信解后,必为如此住于十方面,十恒河沙数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全都一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全都一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如说行者,全都一定不再退转,只有上上增进,直至成佛。

【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应信受领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语,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生疑虑。】

因此,舍利子,你等众生,全都应当信受领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语,应当勤奋精进,如说修行,不要产生疑虑。

(二)勿行放逸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功德庄严,若已发愿、若当发愿、若今发愿,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因此,舍利子,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功德庄严,若是已经发愿、若是将来发愿、若是现今发愿,都必为如此住于十方面,十恒河沙数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全都一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全都一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是故,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应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深心信解,发愿往生,勿行放逸。】

因此,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全都应当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深心信解,发愿往生,切莫放纵逸乐,要精进不懈地如说修行

〔勿行放逸〕切莫放纵逸乐,要精进不懈地如说修行。

七、甚奇希有

【又、舍利子,如我今者,称扬诸佛赞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彼十方面诸佛世尊,亦称赞我不可思议无边功德,皆作是言:甚奇希有!释迦寂静,释迦法王,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乃能于是堪忍世界,五浊恶时,所谓劫浊、诸有情浊、诸烦恼浊、见浊、命浊,于中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方便利益安乐诸有情故,说是世间极难信法。】

而且,舍利子,如我现今称扬诸佛赞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样,十方面的诸佛世尊,也称赞我不可思议无边功德。都这样说道:甚为特奇希有!释迦摩尼法王,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乃能于此娑婆世界,五浊(劫浊、诸有情浊、诸烦恼浊、见浊、命浊)恶时,于中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方便利益安乐诸众生故,说此世间极难相信之法。

〔释迦寂静〕释迦牟尼中的“牟尼”二字,意思是寂静。〔法王〕佛为法门之主,能自在教化众生,故称法王。〔调御士〕即前面注解所说的调御丈夫。〔五浊〕一、劫浊,言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二、烦恼浊,指世人心中充满贪、嗔、痴等烦恼;三、众生浊(亦名有情浊),指众生资质低劣,苦多乐少;四、见浊,指邪见流行,思想混乱;五、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心身交瘁,寿命短促。〔世间极难信法〕极乐世界是如此殊胜,只要系念不乱,即可依仗佛力而往生那里,一生成佛。但是,世间又有多少人真正相信而如说修行呢?所以这是世间极难相信之法。

【是故,舍利子,当知我今于此杂染堪忍世界,五浊恶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方便利益安乐诸有情故,说是世间极难信法,甚为希有,不可思议!】

所以,舍利子,当知我今于此杂染堪忍的娑婆世界,五浊恶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方便利益安乐诸众生故,说此世间极难相信之法,甚为希有,不可思议!

八、信受奉行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是人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日夜六时,亲近供养无量寿佛;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闻法受记,福慧资粮,疾得圆满,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因此,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的娑婆世界中,五浊恶时,若有净信之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相信的净土法门,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于无量佛所,曾种善根。这些人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昼夜二十四小时,亲近供养无量寿佛;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闻法受记,福慧资粮,速得圆满,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受记〕从佛那里,接受将来必当作佛的记别。〔福慧资粮〕佛是福慧两足。所以,福慧是成佛之资粮。〔资粮〕资是资财,粮是粮食。修道如远行,要有福慧等资粮,才能到达目的地。对念佛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则须具备信愿行三资粮。

【时,薄伽梵说是经已。尊者舍利子等诸大声闻,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无量天、人、阿素洛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时,佛已说完此经。尊者舍利子等诸大声闻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无量天、人、阿修罗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参考阅读:

佛说阿弥陀经注

心不颠倒

无量寿经会义

觉知念佛

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答客问

怎样达到一心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