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白话及原文)

 

明德 译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白话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原文

 

 

注:文中标题,是译者所加。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白话

一、惨膺天罚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的俞公,名都字良臣,博学多才。十八岁就考上秀才,每次县学考试一定名列前茅。

到了壮年,却家境贫困,以教书为生。他与县学里的同学十余人,结成文昌社,遵奉文昌帝君的教训:惜字、放生、戒淫、戒杀、戒口过,这样行持了多年。

但是,他前后七次投考举人,都没有考中。生了五个儿子,有四个因病夭折。只留下老三,十分聪明俊秀,左足底有双痣,夫妇俩人爱如宝贝, 但是八岁时在街坊玩耍而失去。生了四个女儿,也只养活了一个。妻子因为早逝的儿女和丢失的儿子,两眼都哭瞎了。俞公终年穷愁潦倒,每况愈下。

二、并无大过?

俞公自我反省,认为自己并无大过,却惨遭天罚。自四十岁以后,每年除夕,就用黄纸写疏文祷告灶神,祈求他把自己“并无大过,却惨遭天罚”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这样做了几年,也没有回应。

到四十七岁那年,大年三十除夕,俞公与瞎妻一女夜坐,满屋冷落,凄凉相对,愁惨难堪。忽然听见敲门声,俞公手持蜡烛去开门。见一角巾黑服之士,须发半白,长揖还礼后,坐了下来,自我介绍说:“我姓张,自远路而归,听到你们愁苦叹息,特来慰问。”俞公心中惊异此人的来临,执礼十分恭敬。于是对他讲述自己的情况:平生读书博学,多积善行。但是三十年来一直投考举人,至今不中。儿女死的死,丢的丢,妻子眼睛也哭瞎了,一家人连衣食都难以维持。并且把每次焚烧以祷告灶神的疏文,为张读诵。

三、意恶憧憧

张说道:“我知道你家的事已经很久了。你的意恶太重,专门追求虚名,而且疏文上满纸怨恨、愤懑,亵渎地向上帝述説,恐怕你受的罚还不止此啊!”

俞公大惊,说道:“我听说冥冥之中,再小的善行也一定被记录下来。我发誓力行善事,恭敬、谨慎地奉行文昌社的规约已经多年了,难道这都是虚有其名吗?”

张说:“实际情形并不是你说的那样!就以你所奉行的规约中,惜字一项来説,你的学生和朋友等人,多用书页、文章和旧的纸册来糊窗户、包东西,甚至用来擦桌子,还藉口说不要玷污它,然后就把它烧掉。你天天亲眼看见,也从不稍微告诫一下;只不过路上看见字纸,就捡回去烧掉而已,这样做有何裨益!

你们社中每月放生,你不过是跟著大家忙乎,随波逐流而已。要是没人发起,你也就听之任之,其实慈悲的念头并没有从你的内心生起。

而且在你家中,虾蟹之类亦被烹煮食用,你说你戒杀生,难道它们就不是生命吗?

又如口过这一项。你语言机敏巧妙,常令闻者佩服。当你出口之时,心中也知有伤厚道,但是与亲朋熟友谈论人 或事的时候,却总是讽刺讥笑挖苦,不能管住自己。你舌如利刀,轻浮、刻薄、诽谤,锋刃所及,触怒鬼神。阴间早把你这些恶行记录在册,真不知道有多少,而你还以朴实厚道自居。你扪心自问,要欺骗谁呢?欺骗天吗?

再説戒淫。你虽然没有邪淫的实迹,但是你看见人家美貌女子,总是久久注视,心即摇摇不能自止,不过没有邪缘相凑罢了!你反身自问:如果她夜里来敲你的门,你能像鲁男子那样闭门不纳吗?而你竟然说自己终身无邪淫,可面对天地鬼神。这真是荒谬到了极点!

这几条是你发誓要严格遵守的规约,都没有一样真正做到,何况其余!

你连年所烧的疏文,都已全部上达於天,玉皇大帝命令日游使者,观察你的善恶已经数年,可是没有一条善行可记。只是在你私居独处中,看见贪念、淫念、嫉妒念、狭隘愤怨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望人报恩念、思己复仇念,在你心中此往彼来,简直没完没了。种种意恶,牢固地盘结在你心中,神明记录已多,天罚将愈来愈重,你逃祸都来不及,凭甚麽还要求上天降福呢!”

四、速速勉持

俞公惊讶惶恐,跪在地上泪流满面,说道:“先生既然知道冥冥之中的事,一定是尊贵的神明,求您务必救我,指条生路。”

张说:“你读书明礼,也知道欣慕善行。当其听到一席善言时,激动而受到勉励;看见一桩善事时, 也不胜鼓舞。但是过一会儿就忘了,这是由於自己信根原来就不深,因而德性不能持久。所以生平善言善行,都是跟随大流敷衍而已,何尝有一事做得实实在在?而且满腔意恶,起伏缠绵,就这样,你还要要求上天降给极好的福报,这简直就像遍地栽种荆棘,却痴心妄想收获美好的庄稼,岂不是大错特错!

你从今后,凡有贪、淫、戾气(邪恶之气)、妄想等诸杂念,先以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朝善的一边去想。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就要不图报、不求名,不论大小难易,都实实在在,坦坦荡荡,耐心地去做。若力量做不了的,也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有忍耐心;第二、要有永远心。千万不可以放松自己,千万不可以自欺,久久行之,自然有意想不到的效验。

你家侍奉我十分虔诚,因此特别来告诉你这番话,你要赶快尽力地遵照执行,才可以回转天意。”说完这番话,张就走进内室。俞公起身相随,到了灶下忽然不见。这才明白是灶神,因而焚香叩谢。

五、广植阴功

於是,俞公就在次日元旦,拜天地,誓要痛改前非,断恶行善。给自己另外取了一个别号叫做“意道人”,以表示要牢牢住自己的誓言:除意

刚刚开始断恶行善的那些日子,杂念纷起,乘隙而入,要么疑虑不前,要么懒散懈怠打不起精神。时光迅速过去,自己却依然是老样子。因此,俞公在家堂所供的观音大士像前,叩头流血,敬发誓愿:“愿善念永纯,善力精进;倘若自己断恶善有丝毫放松,就永堕地狱。”每天清晨,虔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一百声,以祈求菩萨的保佑。

此,一言一行,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心放肆。凡一切能够助人的,有利於公衆的,不事之大小,身之忙,人知道是不知道,自己力量够还是不,都欢欢喜喜去做,曲意求全,直到止。依随机缘,因人、因、因地制宜,用各方法,广功。且用理、道德、勤谦虚、忍辱、以及因果报应的道理,逢人就化教这样整天地做,都做得不。每月的最一天,就统计这个月的所言所行,然后写成疏文,在灶神的牌位前禀报

行持得纯熟了善相静则一念不起。这样过了三年。

六、积福回天

俞公五十岁那年,即万历二年,全国会试,各地的举人都到京城来投考进士。当时张江陵为首辅(相当于宰相),主持内阁大政。他在会试结束之后,前去访问来京会试的江西同乡们,想为儿子选择一位品学兼优的老师。大家异口同声地推荐俞公。于是张江陵就聘请他到京城来做家教,俞公携带家眷同行。

张江陵很敬重俞公的道德修养,就援用已有的案例,批准他进入国子监读书。万历四年,俞公在京城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次年又考中进士。

有一天,俞公前去拜见太监杨公。杨公久闻俞公的道德和学问,就叫五个儿子都出来拜见。他们是杨公从全国各地挑选买来的,作为子嗣以娱晚年。其中一个年龄十六岁,俞公觉得他的相貌很熟悉,就问他是哪里的人。他回答说:“我是江西人,小时候误入运粮的船,被载离家乡,现在还仿佛记得原来的姓氏和街坊的情景。”於是一一细说。俞公听完甚为惊讶,就叫他脱掉左足的鞋袜,看见他足底的双痣,依然像小时候那样。俞公大声呼叫说:“你是我的儿啊!”。

杨公也非常惊讶,立即送这孩子跟随俞公回到住处。俞公奔告夫人,夫人抚摸著儿子痛哭失声,血泪迸流。儿子也啼哭不止,双手捧著母亲的脸,用舌头舔她瞎了的眼睛,母亲的双目突然重见光明。

俞公悲喜交集,不愿为官,向张江陵告辞回乡。张江陵非常赞赏这真挚的情义,赠送厚礼为他践行。俞公回到家乡,益发尽心尽力为善。儿子娶媳妇后,连生七子都养活了,他们都能够继承祖业,读书好学。

俞公亲手写下自己遇灶神并实行改过这一事,以教训子孙。他健康长寿,活到八十八岁,无疾而终。人们都说:这是实行善事回转天意的果报啊

同一邻里的后进学子罗祯 记录。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原文

(注释详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

 

一、惨膺天罚

明嘉靖,江西俞公,都字良臣,多才博。十八岁为诸生,每必高等。年及,家授徒。同庠生十人,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口,行之有年。

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秀,左足底有痣,夫妇宝之,八岁戏於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存其一。妻以哭女故,目皆盲。公潦倒年,窘益甚。

二、并无大过?

自反膺(yīng遭受)天,年四十外,每岁腊终,自写黄疏,於灶神,求其上。如是年,亦无报应

至四十七岁时,除夕,瞽妻一女夜坐,然,凄。忽门声,公秉烛视之。一角巾皂服之士,须发揖就座。口:“姓,自路而君家愁,特相慰。”公心其人,执礼甚恭。因言生平读书积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且以焚灶疏,为张诵之。

三、意恶憧憧

曰:“予知君家事久矣。君意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恐受不止此也!”

公大,曰:“冥冥之中,善必。予誓行善事,恪奉规条久矣,岂尽属虚名乎?”

曰:“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知交,多用旧册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藉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亲见,略不戒;但遇途,拾付火,有何益哉!

社中每月放生,君班奔逐,因人成事。倘人不,君亦浮沈而已,其慈悲之念,於中也。

且君家蟹之,亦登於庖,君戒,彼非生命耶?

若口。君言敏妙,者常倒於君。君彼出口,心亦自知厚,但於朋谈惯熟中,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所及,怒鬼神。阴恶,不知凡,乃厚自居。吾欺?欺天乎?

邪淫虽无实迹,君人家美子女,必熟之,心即摇摇不能遣,但耳!君自反:身其境,能如男子乎?遂谓终邪色,可天地鬼神,真妄也!

以此君之规条誓行者,尚然如此,何

连岁所焚之疏,悉於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一善行可。但於私居独处中,君之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往期念、恩雠报复念,憧憧於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固於中,神已多,天日甚,君逃不暇,何由祈福哉!”

四、速速勉持

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尊神,求救度。”

曰:“君读书,亦知慕善为乐一善言,不一善事,不鼓舞。但旋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恒性是以不固。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沈,何有一事著?且腔意,起伏缠绵天美,如遍地棘,痴痴然望收嘉禾,哉!

,凡有、淫、戾、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干干净净,一只理善一去。若有力量能行之善事,不图报、不名,不大小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者,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不

君家事我甚,特以此意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言,即室。公即起之,至灶下忽不。方悟司命之神,因焚香叩

五、广植阴功

即於次日元旦,拜天地,誓改前非,行善事。自,曰:“意道人”,誓除妄也。

初行之日,乘,非疑惰,忽忽日,依浮沈。因於家堂所供音大士前,叩流血,敬:“善念永,善力精;倘有毫自,永。”每日清晨,虔大慈大悲尊一百,以祈相。

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於人,有利於物者,不事之巨,身之忙,人之知、不知,力之、不,皆喜行持,委曲成就而止。随缘方便,广功。且以敦、勤、守、忍辱、夫因果报应之言,逢人化,惟日不足。每月晦日,即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处为疏以告之。

持之既熟善相静则一念不起。如是三年。

六、积福回天

年五十,乃万历二年,甲戍会试江陵辍闱后访於同择师。人交口公,遂聘赴京,公挈眷以行。敬公德品,援例入国学万历四年丙子,附京乡试遂登科,次年中士。

一日谒内监杨公,令五子出拜,皆其觅诸四方,己嗣以老者。一子,年十六,公若熟其貌。其籍,曰:“江右人,小时误船,依稀姓氏里。”公甚之,命左足,痣宛然。公大呼曰:“是我也!”。愕,即送其子寓。公奔告夫人,夫人子大,血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明。

公悲喜交集,遂不愿为官,江陵回籍。高其厚而。公居善益力。其子娶生七子皆育,悉嗣香焉。

公手遇灶神并实行改事,以。身享康寿八十八。人皆以为实行善事回天之云。

同里后学罗祯记

 

 

参考阅读:

了凡四训(白话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