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如银墙铁壁

湛然 注

 

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开示道: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若是信愿坚固,临终十念相续或者一念相续,也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是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之信愿,纵然将佛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所以修净业者,一定要知道,切不可舍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去参禅或者念自性弥陀

〔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临终十念相续或者一念相续,也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念相续〕一句佛号中,不夹杂妄念。这里的“一念”是指念一句佛号。〔临终十念相续或一念相续〕在本《要解》中,蕅益大师开示道:“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这里“念念忆佛名号”和“无时暂忘”是说佛念(念佛之念)之间无有杂念,也就是念念相续。所以将临终十念、一念”,注释成临终十念相续或一念相续。

这一开示阐明:要了生死、出轮回,净土法门较之其它法门,其易难有天渊之别:修净土法门,临终十念相续或一念相续,也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了生死、出轮回;而修其它法门(包括以佛号为话头的参禅和念自性弥陀的理持),纵然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也不能够了生死、出轮回。

 

持名念佛的人有三种:以佛号为话头的参禅者(参念佛是谁),念自性弥陀的理持者,和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

以佛号为话头的参禅者,他们所求的是明心见性;

念自性弥陀的理持者,他们所求的是证悟唯心净土;

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者,他们所求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由于净土法门是念阿弥陀佛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前两种人都不是修净土法门,只有念阿弥陀佛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才是修净土法门。

 

蕅益大师所说“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是针对以佛号为话头的参禅者和念自性弥陀的理持者而言。此则开示既是告诫这参禅者和理持者应当兼修净土法门以确保今生了生死,也是告诫修净业者必须知道,念佛当以往生极乐为旨,而非明心见性或者证悟唯心净土为则,故云:“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以确保今生了生死〕因为“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这在净宗修学中已经完全是一心不乱的境界,只要具足信愿,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了生死,出轮回。但是对于参禅和理持来说,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经过万念归一、一归于无、明心见性或证悟唯心净土,然后做保任功夫,直至见思烦恼断尽,才能够了生死,出轮回。而“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不过是最初步的功夫——万念归一(一心不乱),离了生死、出轮回还远着呢。所以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和许多祖师大德,都一再劝告参禅者和理持者要兼修净土法门,免遭落空之祸。永明大师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四料简》)

〔也是告诫修净业者必须知道,念佛当以往生极乐为旨,而非明心见性或者证悟唯心净土为则〕在蕅益大师的时代,禅宗和唯心净土盛行,常有净宗学人在禅净之间、理事之间摇摆,故蕅益大师特别叮咛。《印光法师文钞·念佛摄心偈》云:“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有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祖师如此极力道破,乃为一辈以持名压捺妄想不知求生者(以佛号为话头的参禅者和念自性弥陀的理持者即属此辈),吐肝吐胆,剖心沥血之诚实语。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所以修净业者,一定要知道,切不可舍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去参禅或者念自性弥陀 )。”

 

然而,现今修净土法门是绝对的主流,只求明心见性或者只求证悟唯心净土的人,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形下,一些酸葡萄心理的人,竟然把蕅益大师所说“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曲解成是针对那些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念佛人而言,这就大错而特错了。

〔酸葡萄〕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意思是说,自己得不到或者做不到的就说不好。典故出自《伊索寓言·狐狸与葡萄》:狐狸口渴,看见棚架上长着一串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想吃又吃不到,于是就说:“这葡萄是酸的。”正要摘葡萄的松鼠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摘了。”松鼠又告诉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还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吃的非常香甜。

例如,xx法师在《净土法门切忌唯功夫论!》中说:“我们一般人一上来就喜欢谈功夫:‘我通过念佛得到功夫成片,得到事一心,得到理一心。’都是谈功夫,甚至:‘我要伏灭烦恼,忏除业障,得开悟,得神通。’绝大多数人都是走向这个路向。......如果你没有信愿,纵然你把这个名号做功夫做到相当的程度——能够把名号执持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念念都是佛号,如银墙铁壁那样的相似,这样功夫做得好嘛——非常绵密,但是能不能往生呢?不能往生 ——‘亦无得生之理’上品上生之人竟然被颠倒黑白地说成是‘不能往生’!。”

 

试问:若是那些“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念佛人,能够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你还能说他无信愿吗?若无信愿作为前导,作为动力,作为激励,作为鞭策,作为监督,念佛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吗?这样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信愿俱足,不但能够往生,而且是上品上生!

靠耍嘴皮子、鼓吹散心念佛的xx法师根本就没有真实地一心念佛体验,所以说出如此荒谬的话来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念佛的人,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还没有信愿!他那样畏难畏苦、鼓吹散心念佛、曲解净土经论的人,反倒有信愿!?

〔曲解经论〕学习经论的目的,是指导我们的修行,以了生死,度众生,证佛果。而曲解经论,这是在自欺欺人。(也不想想,这造的是什么样的业,会受什么样的报!)人们对于种懒庄稼的人常说:人哄地,地哄人,秋收自见分晓。

 

问: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开示道:“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必须策励自己、约束自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享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见《善导大师净土教法》)为什么在这段开示中并没有说到信愿?

答:修净土者(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若非真信切愿,怎么能够做到“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果真做到“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便不生尘浊之想,心净则佛土净,自然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故信愿俱足。身在含元殿,何须问长安?

〔身在含元殿,何须问长安〕含元殿在长安,是唐代皇宫之正殿,因唐代李华所作的《含元殿赋》而闻名。身在含元殿,自然就在长安城中了,何须再问他是否是在长安呢?

更何况,“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本身就是真信切愿的具体体现。做不到“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即说明信不深,愿不切。这就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所斥责的:“言行不称(言行不符),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念佛之念被妄念间断)之意,恃此懈怠......”

永明大师开示道:“当行道(经行)礼敬之际,念佛发愿之时,恳苦翘诚,无诸异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狴(bì)牢:牢狱),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志诚,必不虚弃。如或言行不称(言行不符),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念佛之念被妄念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恐怕难以遇到能够令他成就临终正念的善知识),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不能够成就临终正念,因而不得往生)。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如要临终十念成就,但预办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时(回向临命终时),念念不亏(做到念念相续),即无虑矣。”(《万善同归集》)

 

 

参考阅读:

不是唯功夫论,而是如说修行

乃至十念通平时?

只要有信愿就能够往生?

心不颠倒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