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磨难成就辉煌(摘自《王阳明全集·与王纯甫 壬申》) 湛然 注
有人自南都(南京)来者,云:“纯甫已莅任,上下多不相能(与上下级关系不和睦)。”始闻而惋然(引以为憾),已而复大喜。 〔莅(lì)任〕(官吏)到职。 吾之惋然者,世俗之私情;所为大喜者,纯甫当自知之:吾安能小不忍于纯甫,不使动心忍性,以大其所就乎? 〔吾安能小不忍于纯甫,不使动心忍性,以大其所就乎〕我岂可因不忍心让你受苦之小小世俗私情,不让你去经历“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之磨炼,因而没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呢? 人们总是期盼顺境,而阳明先生指出:唯有逆境才能够使人强大、成就。因此磨难来临,不忧反喜。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海燕》) 〔动心忍性〕孟子云:“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译文:所以用这些来使他的心灵受到磨炼砥砺而升华,使他的性格坚毅勇武沉稳而百折不挠,增益他原来所不具备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出自《孟子·告子下》,详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动心〕殚尽思虑。〔忍性〕克制性情,使其坚忍而不骄燥。 譬之金(兵器)之在冶(锻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 〔冶〕锻冶,即高温锤锻。通过反复地高温锤锻,除去铁胚中的杂质,降低含碳量,改善其金相组织,而成为品质优良的兵器,所谓百炼成钢。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的宝剑,就是这样千锤百炼制成的。 某(我)平日亦每有傲视行辈(同辈之人)、轻忽世故之心。后虽稍知惩创(警戒),亦惟支持(也只是勉强维持)抵塞(搪塞)于外而已。及谪贵州(贵州龙场)三年,百难备尝,然后能有所见。始信孟氏“生于忧患”之言,非欺我也。 〔孟氏“生于忧患”之言〕即孟子所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于是可知:忧虑困患使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得以生存、发展,而安闲享乐却使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腐败、灭亡。)出自《孟子·告子下》,详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尝以为,(正如《中庸》所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故无入而不自得。(这是就古之君子而言。)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也应当就其所在的境况好好学习如何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译文:曾以为,古时候,正如《中庸》所说,君子在自己所处的境况上修道行道,做好君子应该做的事情,而不羡慕本位之外的东西。处在富贵的境况上,就在富贵境况上修道行道,做好君子应该做的事情。处在贫贱的境况上,就在贫贱境况上修道行道,做好君子应该做的事情。处在患难的境况上,就在患难境况上修道行道,做好君子应该做的事情。因此,无论处在什么境况,都安乐自在。那么,现在的君子,也应当就其所在的境况好好学习如何处于这样的境况修道行道,做好君子应该做的事情,而不羡慕本位之外的东西。处在富贵的境况上,就要好好学习怎样处于富贵境况修道行道,做好君子应该做的事情。处在贫贱、患难的境况上,就要好好学习怎样处于贫贱、患难境况修道行道,做好君子应该做的事情。因此,也可以无论处在什么境况,都安乐自在。) 这是君子立身处世之大道理!它告诉我们,怎样在现有的境况,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愚人转境不转心,智者转心不转境。 〔素〕处在。〔愿〕羡慕。〔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君子在自己所处的境况上修道行道,做好君子应该做的事情,而不羡慕本位之外的东西。〔素富贵,行乎富贵〕处在富贵的境况上,就在富贵境况上修道行道,做好君子应该做的事情。〔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处在什么境况,都安乐自在。〔素富贵,学处乎富贵〕处在富贵的境况上,就要好好学习怎样处于富贵境况上修道行道,做好君子应该做的事情。 向尝为纯甫言之(这番道理,过去曾给你讲过),纯甫(你)深以为然,不审迩来(不知你近来)用力却如何耳?近日相与讲学者,宗贤之外,亦复数人(还有数人),每相聚辄(zhé,总是)叹纯甫之高明。今复遭时磨励若此,其进益不可量,纯甫勉之! 〔迩(ěr)来〕近来。 汪景颜近亦出宰(由京官外出任县官)大名(治所旧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北),临行请益,某告以: 变化气质,居常(平时)无所见,惟(唯有)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功夫)能有得力处,亦便是(功夫)用力处。 〔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通过修学所产生的心理素质变化,平时见不到。(唯有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此时才能够检验出平时修学的功夫做得如何。) 天下事虽万变,吾所以应之,不出乎喜怒哀乐四者。此为学之要,而为政(处理政事)亦在其中矣。 〔不出乎喜怒哀乐四者〕《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zhōng,不偏不倚,不过与不及);发(表露)而皆中(zhònɡ,符合)节(法度),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译文:人的情绪未表露出来时无所偏向,称为中;表露出来符合自然常理、社会法度,称为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人共行的原则。达到中和者,天地各在其位生生不息,万物各得其所成长发育。)阳明先生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道修而性复矣。致中和,则大本立而达道行,知天地之化育矣。”又云:“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王阳明全集》) 〔谨独〕犹慎独:在独处时谨慎不苟。《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循其本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戒、慎、恐、惧”四个字说的是,君子能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戒谨慎,在人家还没听闻时也常唯恐有失。也就是形容一个君子言行上常要如履薄冰,经常自我警惕。)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要在别人见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因为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所以君子要慎独,即使一个人独处、没有人注意,也要谨言慎行。 景颜闻之,跃然如有所得也。
参考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