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第四十六则 洎不迷己

(公案录自《碧岩录》)

湛然

 

【镜清问僧:“门外是什么声?”僧云:“雨滴声。”清云:“众生颠倒,迷己逐物。”僧云:“和尚作么生?”清云:“洎不迷己。”僧云:“洎不迷己,意旨如何?”清云:“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

镜清(道怤(fū)禅师)问僧:“门外是什么声?”僧:“雨滴声。”镜清:“众生颠倒,迷己逐物(批评该僧没有守护住本心)。”僧:“和尚您会怎么样来回答呢?”镜清说:“到了不迷失自己(洎不迷己)就会明白应该怎么样回答。”僧:“‘到了不迷失自己’之意旨如何?”镜清说:“出身尚易,脱体尤难。”

〔作么生〕如何,怎么样〔洎(jì)〕到,及〔出身〕出而从事某种事情。〔脱体〕从根本上脱离。

 

洎不迷己”:不为尘境所惑,随处做主,无有挂碍。《维摩诘所说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能够明鉴万法,而心不为这些幻象所动。)

〔第一义〕至高无上的义理,即诸法实相。佛言:“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憍陈如品》)

“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出身尚易,脱体尤难。《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离尘境相的两个层次:一、不住尘境生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二、生心亦不住尘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身犹可易”,是不住尘境生心;“脱体道应难”,是生心亦不住尘境。前者是透入,后者是透出。前者易,后者难。

 

《碧岩录》中,圆悟对此则公案评唱道:“衲僧家于这里透得去,于声色堆里不妨自由;若透不得,便被声色所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