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论说生死

原文摘自《真心直说》

湛然 注

 

生死本无,妄计为有。
 

死亡是笼罩你生活的黑暗阴影,然而它是虚幻的,故祖师常说:“虚受生死。”为了破除见惑,现将《真心直说》中“真心出死”一章摘录注释如下,望读者对于“无生死”多加体悟而契入,进而在境缘上使用无生死

〔见惑〕凡夫在见解上的迷惑。

 

【或曰:尝闻,见性之人出离生死。然往昔诸祖是见性人,皆有生有死;今现见世间修道之人有生死事,如何云出生死耶?】

有人问道:听说,见性之人出离生死。然而往昔各位祖师是见性之人,他们都有生死;现今看见世间修道之人,也都有生死。怎么可以说‘出离生死’呢?

〔见性〕瞥见自性。〔见性之人出离生死〕“见性之人出离生死”这一句话不准确,应当是:破除我执之人(例如阿罗汉)出离生死。〔我执〕又名人执,即妄执身心为我。〔出离生死〕是说这一期寿命结束之后,神识就不会再去投生,也就不再有死亡。例如,证阿罗汉果者,这一期寿命结束后,神识就不会再去投生,而是安住在涅槃(有余涅槃)中。〔涅槃〕无生死、无烦恼之解脱无为的境界。〔有余涅槃〕变易生死之因尽,谓之有余涅槃;变易生死之果尽,而得佛之常身,谓之无余涅槃。

【曰:生死本无,妄计为有。如人病眼,见空中华(花)。或无病人说:无空华。病者不信。目病若无,空华自灭,方信华无。只华未灭,其华亦空,但病者妄执为华,非体实有也。】

答:生死本来无,只是妄计才成为有。犹如一个人有眼病,看见空中有花(空华)。无眼病之人对他说:空中没有花。病眼者不相信。若是他的眼病痊愈,所见空中之花也就自然没有了,这时候他才相信空中无花。究竟说来,空中之花并没有灭,因为空中之花根本就不存在(从来就没有生起的缘故,哪里说得上灭去呢),这不过是病眼者的幻觉,以为那里有花,它并非实有也。

〔生死本无,妄计为有〕生死是轮回梦中事,本来就无。然而凡夫妄执身心为我,因此这一期寿终之后,又去投胎,另有一个身体。有生必有死,若是在这一生中继续妄执身心为我,死后又得去投胎,再另有一个身体。如此生死轮回不已。修行就是要断除妄执身心为我之我执。我执一旦断除,这一期寿终,神识就不会再去投生,也就不再有死亡。

【如人妄认生死为有,或无生死人告云:本无生死。彼人一朝妄息,生死自除,方知生死本来是无。只生死未息时,亦非实有,以妄认生死有故。】

迷在轮回梦中的人妄认生死为有,也是这个道理。当觉醒之人(无生死人)告诉他们:本无生死。他们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但是他们有朝一日觉醒(妄执息灭),则生死自除(出离生死),这时候才知道生死本来是无。只是妄执未息之时,生死亦非实有,这不过是因为妄执(如有眼病),才有生死(妄见空华)。

〔觉醒之人〕《证道歌》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故阿罗汉生死惑业既尽,不受后有(不再受后世之身)。所以,他们圆寂后就不再有生死了。

【经云:‘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乃至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圆觉经》说道: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认幻相为真实,犹如人迷失了方向,认北为南认东为西一样,妄认地水火风四大形成的肉体为自身相、六根六尘所起的念想为自心相。这就像病眼发花,妄见空中有花。乃至当病眼痊愈,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它们灭处。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是幻象,并无生处的缘(从来就没有生,哪里会有生处呢)。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这妄见的生灭就是所谓的轮转生死。

〔四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由地、水、火、风等四元素组成,故称之为“大”,所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六尘缘影〕即想。六根缘六尘就会产生种种念想,而这些念想都是虚幻不实的,所以称之为六尘缘影——六根缘六尘所现的幻影。〔空中华〕即空中花。“华”,古同“花”。

问:为什么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就会轮转生死?

答:因为我等众生都在轮回梦中(关于轮回梦,详见《诸法实相》中“无明梦”一章)。如果以此身(四大)心(六尘缘影)为我(实际上不生不灭的自性才是我),便生爱恶等情。于是随情造业,因业受报,所以生死轮回不息。如果要出离这个生生死死的轮回梦,须要通过修行来成就。通途法门是断尽烦恼,临终之时做得主,便可以了生死、出轮回。黄檗祖师《传心法要》云:“凡人临欲终时,但观五蕴(色、受、想、行、识)皆空,四大无我,真心无相,不去不来。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便是出世人也。”如果是修净土法门,仅须临终十念相续(详见《往生的条件》),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出离轮回梦,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据此经文,信知达悟圆觉真心,本无生死。今知无生死,而不能脱生死者,功夫不到故也。】

据此经文,确知达悟了圆觉真心,就会明白本来就没有生死(因为生死是轮回梦中事)。那些已经知道了没有生死(已断见惑),而不能脱离生死者,是因为功夫还不够(尚未断思惑)的缘故啊!

〔信知达悟圆觉真心,本无生死〕确知达悟了圆觉真心,就会明白本来就没有生死。所以,对于达悟了圆觉真心的人来说,六道之生死的确是幻相,要是妄执(执身心为我——我执)息灭,在他们圆寂后,自性(神识)就不会去六道投生,而脱离生死。〔今知无生死〕了悟没有生死,这是断见惑;妄执息灭,这是断思惑。所以要脱生死,必须断见思惑。然而断见思惑远非一般人能够当生成就,如果修净土法门,仅须临终十念相续,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依仗佛力出离轮回梦,而了生死。

〔见思惑〕见惑和思惑。见惑是凡夫在见解上的迷惑,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不正见;思惑是凡夫们在思想上的迷惑,如贪、嗔、痴、慢、疑之烦恼。此二惑是众生流落三界枉受生死的根源,断之即能了生死、出三界。例如在声闻乘中,断见惑即证须陀洹果,然后在断思惑的过程中,依次有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罗汉果等三个阶位。当思惑断尽,即证阿罗汉果,而脱离生死。

故教中说,庵婆女问文殊云:‘明知生是不生之法,为甚么被生死之所流?’文殊云:‘其力未充故。’后有进山主,问修山主云:‘明知生是不生之法,为甚么却被生死之所流?’修云:‘笋毕竟成竹去,如今作篾使得么?’】

因此,经教中说,庵婆女问文殊菩萨:‘明明知道生是不生之法,为甚么还被生死所流转?’文殊菩萨回答道:‘这是因为息灭妄执的力量还不充足的缘故。’后来有进山主,问修山主:‘明明知道生是不生之法,为甚么还被生死所流转?’修山主回答道:‘虽然笋子将来毕竟长成竹子,但是现在笋子能够劈成篾片来使用吗?’

〔山主〕一山之主,乃一寺住持之尊称。

明明知道无生死,还被生死所流转,这是因为息灭妄执的力量还不充足的缘故,因此死后自性(神识)还会再受六道之生死。所以,在修学中,培养息灭妄执的力量至为重要。息灭妄执的力量,是由慧力和定力两个部分组成。慧力能够知幻,定力能够离幻。《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问:怎样来培养慧力和定力?

答:慧由定生。做“万念归一”和“一归于无”的功夫(详见《觉知禅》中“参临在禅”一章),不仅是在培养定力,也是在培养慧力。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随地运用慧力来知幻,运用定力来离幻,定慧等持。

【所以,知无生死,不如体无生死;体无生死,不如契无生死;契无生死,不如用无生死。今人尚不知无生死,况体无生死、契无生死、用无生死耶?故认生死者不信无生死法,不亦宜乎!】

所以,知道没有生死,不如体悟没有生死;体悟没有生死,不如契入没有生死;契入没有生死,不如在境缘上使用没有生死。今人尚且不知道没有生死,更何况体悟没有生死、契入没有生死、在境缘上使用没有生死呢?因此,妄执生死之人不相信没有生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参考阅读:

《真心直说精解》

《修心诀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