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思量个不思量底

湛然

 

思量个不思量底,思尽还源,真佛彻现。

 

《五灯会元》记载:

师坐次(药山惟俨禅师打坐时),僧问:‘兀兀地(你呆呆地)思量甚么?’师曰:‘思量个不思量底(的)。’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师曰:‘非思量(不起妄念地思量)。’

〔惟俨(737-834年)〕别号药山,唐代高僧,石头希迁禅师法嗣。 他为禅宗的振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特别是为曹洞宗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脉传石头家风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思量个不思量底〕思量个不思量的。“底”,同“的”。

非思量:这不是寻常那种考虑事情的思量,而是不起妄念地思量。若会此意,如龙得水,似虎倚山。要是将药山所回答的“非思量”,误理解为不思量,那就点金成铁了。

 

以上之问答,成为曹洞宗坐禅之要术。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之一,创始于洞山良价(jiè)、曹山本寂。

 

对于参禅者而言,“思量个不思量底”并不局限于打坐之时,须得贯穿于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动静不间。思量个不思量底,即是疑情。令疑情成团,笼罩身心。一旦疑团迸裂,则明心见性矣。

 

大慧禅师云:“但着意,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所之(往),老鼠入牛角(有进无退),便见倒断(便见结局,指明心见性)也。”(详见《大慧禅法》

药山禅师所说的“思量个不思量底”,实际上就是大慧禅师所说的:“就不可思量处思量。”

 

仰山(慧寂通智禅师)参沩山(灵祐禅师),问曰:‘如何是真佛住处(怎样彻见本性)?’沩曰:‘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师于言下顿悟(仰山当即茅塞顿开,找到了明心见性的路子)(《五灯会元》)

〔灵佑禅师(771-853年)〕,唐代高僧,俗姓赵,福州长溪(在今福建霞浦)人,禅宗沩仰宗初祖。〔慧寂禅师(804-890年)〕唐末五代僧,与沩山灵祐同为沩仰宗之祖。初礼吉州耽源山应真禅师,已悟玄旨,后又参沩山灵祐禅师,遂升堂奥。因居仰山,故世称仰山慧寂,或仰山禅师。〔思无思〕思,思量;无思,不思量底。〔路子〕门路,路头。古德云:“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

 

 

参考阅读:

坐禅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