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坐禅要术湛然 外于诸境,心念不起;内见自性,如如不动。 放下万缘,善恶莫念。念起即觉,不昏不散。定水澄清,心珠自现。 思量个不思量底《五灯会元》记载:“师坐次(药山惟俨禅师打坐时),僧问:‘兀(wù)兀地(你呆呆地)思量甚么?’师曰:‘思量个不思量底(的)。’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师曰:‘非思量(不起妄念地思量)。’” 〔思量个不思量底〕思量个不思量的。“底”,同“的”。〔非思量〕意思是:这不是寻常那种考虑事情的思量,而是不起妄念地思量。若会此意,如龙得水,似虎倚山。要是将药山所回答的“非思量”,误理解为不思量,那就点金成铁了。 以上之问答,成为曹洞宗坐禅之要术。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之一,创始于洞山良价(jiè)、曹山本寂。
大慧禅师云:“但着意,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所之(往),老鼠入牛角(有进无退),便见倒断(便见结局,指明心见性)也。”(详见《大慧禅法》) 药山禅师所说的“思量个不思量底”,实际上就是大慧禅师所说的:“就不可思量处思量。”
大慧禅师《答李郎中书》中写道:“欲妙喜(大慧自称)因书,指示径要处。只这‘求指示径要’底一念,早是刺头入胶盆了也(早已落入文字语言之陷阱),不可更向雪上加霜。虽然,有问不可无答。请左右(请您)都将平昔或自看经教话头,或因人举觉指示得滋味欢喜处,一时放下。依前百不知,百不会,如三岁孩儿相似,有性识而未行,却向未起‘求径要’底一念子前头看。看来看去,觉得转没巴鼻,方寸转不宁怗时,不得放缓,这里是坐断千圣顶𩕳处。往往学道人,多向这里打退了。左右若信得及,只向未起‘求径要指示’一念前看。看来看去,忽然睡梦觉(大悟,明心见性)。”(详见《大慧禅法》) 〔转〕愈发。〔巴鼻〕可把持之处。〔方寸〕心。〔宁帖〕安宁平静。〔坐断〕占据,把住。 书中所说“向未起‘求径要指示’一念前看”,即是:向一念未起前看。这就是大慧常说的“就不可思量处思量”,也就是虚云老和尚所说的:“向一念未萌前究。”(详见《虚云禅法》)——此乃参禅之精髓。
要说明的是:“思量个不思量底”、“就不可思量处思量”与“一念未萌前究”这三者相同,是就大体上讲。但其中每一种方法,各具特色,都非常精妙,须行人细心体会,灵活运用。 坐禅妙法坐禅妙法:令“不起妄念地思量(思量个不思量底)”,成为二六时中行住坐卧的背景音乐——心头一直在“默”着......。 〔心头一直在“默”着......〕就像欠人百万贯钱债无法偿还,心头没有一刻放下。 这里所说的坐禅,并非盘腿打坐。六祖偈云:“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六祖坛经》) 译文:生时虽能长坐不卧,死了便是长卧不坐,这样一具臭骨头,怎么可以用它来做功课呢? 对于什么是坐禅,六祖开示道: “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六祖坛经》) 译文:六祖开示大众说道:什么叫坐禅?在此顿教法门中,坐禅没有时间处所姿势的限制。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而如如不动(没有爱憎取舍),名为禅。 “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这是互文,意思是说: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内见自性而如如不动,名为坐禅。 所以,坐禅即是:外于诸境,心念不起;内见自性,如如不动。 〔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汉语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是不啰嗦不累赘不平铺直叙,含蓄凝练,文省意存,互补见义,相映生辉。例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
参考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