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第十五则 云门倒一说

(公案录自《碧岩录》)

湛然

 

【僧问云门:“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时,如何?”门云:“倒一说。”】

僧问云门(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不是目前也不是目前怎么样?”云门回答道:“颠倒心(倒一说。”

〔倒一说〕本公案是紧接着上一则公案“云门对一说”(“第十四则 云门对一说”),“对一说”中的“一”是指心。所以,“倒一说”中的“一”也是指心。“倒一说”,意思是颠倒心之说。

 

“倒一说”:颠倒心。因为“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即是离开了当下,这就是颠倒心。所以,离开当下而回忆过去、或是料想未来,都是在打妄想,是迷(颠倒心)。要好好地把握住当下,活在当下 。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并不是想活在当下,就能够活在当下,这须要有一定功夫,否则总是活在思前想后、想他处事的妄想中。

 

下面介绍一种非常美妙的禅修:觉知当下。它能够帮助你活在当下。

觉知当下,就是觉知此时此处。(此处,即是眼耳所及之处。)其要点是:对周围的一切,见到只是见到,听到只是听到,知道只是知道,觉察只是觉察,而不起念想。

有一位名婆希的修行人,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地赶到舍卫城去向佛陀求法,正见佛陀在城内一家一家地托钵乞食,举手投足都很优雅美妙,六根都已调御摄护,安详宁静。婆希上前顶礼,请求佛陀为他说法,为他说无尽利益安乐之法。佛陀说现在正沿门托钵,不适合说法。但婆希再三请求,于是佛陀为他就地说法:“婆希!你应当这样修习,见到只是见到,听到只是听到,知道只是知道,觉察只是觉察。婆希!当你能够做到见到只是见到,听到只是听到,知道只是知道,觉察只是觉察时,你就达到没有执著挂碍了。你若没有执著挂碍,那么你就没有过去世,也没有未来世。你没有过去和未来这两世(而只有当下),所有的忧悲恼苦就因此消散殆尽。”(原文见南传佛教《自说经》)

〔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而只有当下〕上面经文云:“见到只是见到,听到只是听到,知道只是知道,觉察只是觉察。”而没有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妄念。其实,人们心理上的不安、焦虑和痛苦,都是由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妄想所生。

 

觉知而无想无念,称为临在只要觉知,即无浮念。这里所说的“无想无念”,是说,不仅没有浮念,而且也不主动起念想。

〔浮念〕念头有两种,意念与浮念:一、自己主动起的念,自己做得了主,要起就起,要停就停,称之为意念;二、不由自主而起的念头,自己做不了主,起停由不得自己,这种念头称之为浮念,例如“头脑中喋喋不休的自言自语”,通常也叫做妄想。例如:念佛时,念佛之念是意念,而夹杂的妄想是浮念。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就是要息灭浮念,唯存念佛之念(意念)。〔只要觉知,即无浮念〕如果发现自己出现觉知与浮念同时并行的情况,那是由于觉知不够专注、连贯。因此浮念在觉知涣散、间断的瞬间出现,让你产生“觉知与浮念并行”的错觉。更严重的情况是,完全忘掉了觉知当下,而陷入妄想。遇到这两种情况,都要警觉,令自己专注、连贯、持久地觉知当下。通过不断地修习,随着功夫的深入,觉知的效果会愈来愈好。

要随时随地保持临在状态。《佛藏经》云:“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是无想无念。”《大乘起信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自性)离念。”(所谓觉,就是自性离念。)《传心法要》云:“当体便是,动念即乖。”“息念忘虑,佛自现前。”大安禅师云:“阿尔(汝等)欲作佛,但(只须)无如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欲不净众生之心,则汝便是初心正觉佛”(《景德传灯录》)

你可以通过觉知一朵花,一棵树,一个瓶子,一把椅子,等等,来培训自己看只是看的能力;通过聆听乐曲,周围的谈话声,街上的车流声,机电设备的噪音,等等,来培训自己听只是听的能力。要经常练习。久久行之,你就会体会到“制心一处,无所不办”的妙处。

你也可以觉知身体或者身体的某一个部分,例如手指头、足指头、掌心、膝盖、胳膊、肩头,等等。也可以觉知自己的动作、感受、或者呼吸。进一步,你还可以觉知自性,觉知当下时刻。这都是在觉知当下而处于临在。从内在来感受身体,也会使你处于临在。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每一件事都要有意识地做(活在当下)的习惯。切忌无意识地做!

据说,有一只苍蝇飞来停在佛陀的脸上,佛陀用手轻轻挥去。接着,又做了一次挥手的动作。弟子奇怪地问道:“世尊,您第一次挥手是驱赶苍蝇,第二次挥手是为了什么?”佛陀答道:“第一次是无意识的动作,没有觉知到,所以有觉知地做了第二次动作,改正过来。”

佛陀的这一示现,是教导弟子:每一个动作都要有意识地做,了了觉知;无意识的动作是无明,要立即改正过来。

 

每当妄念生起,就立即把注意力转向觉知当下而临在。此刻就只管自己是否处于临在,而不要去管妄念怎么样。——这样就可以瓦解、消融妄念。(其难易程度取决于自己临在功夫之浅深。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妙不可言。)反之,若是去厌恶妄念,想驱除它,消灭它,这是把注意力放在妄念上,反而会使妄念更加牢固、炽盛。

妄念是警钟,当它敲响时,就要立刻提起觉知,回到当下:临在,而且保持临在。妄念也是陪练,只要它来,就以临在来瓦解它,消融它,临在的功力就是这样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