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坐禅禅定

(原文录自《六祖坛经》)

湛然 注

 

外于诸境,心念不起;内见自性,如如不动。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六祖大师开示大众说道:善知识!什么叫坐禅?在此顿教法门中,坐禅没有时间处所姿势的限制。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而如如不动(没有爱憎取舍),名为禅。

〔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这是互文,意思是说: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内见自性而如如不动,名为坐禅。

所以,坐禅即是:外于诸境,心念不起;内见自性,如如不动。

〔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汉语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是不啰嗦不累赘不平铺直叙,含蓄凝练,文省意存,互补见义,相映生辉。例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又例如《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以物、己而喜,亦不以物、己而悲。即:不因环境和遭遇之好坏而喜悲。这里的“物”是指所处的环境,“己”是指个人的遭遇。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什么叫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本来净、本来定,只是因为见境思境就乱了;如果见境不思心不乱者,则是真定。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这是互文,意思是:外离相内不乱为禅定。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善知识!外离相就是禅,内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我本原的自性是清净的)。”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住于本觉),自修(修,见性除习)自行(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勘验),自成佛道。

〔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圭峰大师云:“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来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禅源诸诠集都序》)〔无漏智〕离诸烦恼的清净智,此智有断惑证真的功用。

诸法皆幻,但是否证得,就要时时在日常事上、境上勘验:是否动心?是否被境转?——这就是修行。憨山大师云:“今日要求证真如,不是在死眉死眼鬼窟里求(不是在枯木禅中求),要在一切日用有为万行上求。所以行上求者,不是在事上别讨出一个玄妙真如来,只是就将直心正念,在一切事上验看,可与直心正念相应不相应?若事事法法,都与直心正念相应,则目前无一法一事,不是真如境界矣。所以马祖与百丈诸弟子,日用中,搬柴运水,锄田插禾,烧火煮饭,事事上觌(dí)面勘验。寻常一言一句,冷言热语,都是要弟子入证真如之门。”(《梦游集·示六如坤公》)

〔真如〕诸法实相。〔直心〕不受牵缠之心。

 

在六祖之前,一般人所谓的禅是禅定,特别是四禅八定,以为这就是解脱之途。而六祖对坐禅和禅定重新定义,震古烁今,令禅宗取得了卓异的成就。现仅举禅宗大德生死自在数例,略见一斑:

〔四禅八定〕即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空定,共八种定,渐次修成。四禅定是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四空定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祖师禅不修四禅八定,而是见自本性,做到对境不迷惑不动摇,这才是不出不入之大定。

〔祖师禅〕禅宗中的禅法,因为是祖师所倡,后人因名之为“祖师禅”。其实祖师禅也是如来所传,并非祖师所发明。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嘱摩诃迦叶,这便是祖师禅的首传。

 

五台山隐峰禅师,唐元和中,路出淮西,属(恰好遇到)吴元济反叛,官军与贼军交锋,未决胜负。师曰:“吾当去解其患。”乃掷锡空中,飞身而过,两军将士仰观,事符预梦(与昨夜之梦一样),斗心顿息。师既显神异,虑成惑众,遂入五台,于金刚窟前将示灭。先问众曰:“诸方(各地,这里指各地修道之人)迁化(示寂),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曰:“有。”师曰:“还有倒立者否?”曰:“未尝见有。”师乃倒立而化,亭亭然其衣顺体。时,众议舁就(抬去)荼毗(火化),屹然不动,远近瞻睹惊叹无已。师有妹为尼,时亦在彼,乃拊(fǔ,抚摸)而咄(duō,呵叱)曰:“老兄畴昔(过去)不循法律(不守清规,指显示神通一事),死更荧惑于人!”于是以手推之,偾然而踣(bó,仆倒)。遂就阇维(荼毗),收舍利建塔。(《指月录·卷第九》)

 

襄州庞居士,将取入灭,令女灵照出视日早晚,及午以报。女遽报曰:“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居士出户观次,灵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居士笑曰:“我女锋捷矣。”于是更延七日。州牧于公问疾次,居士谓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世间一切皆是幻相)。”言讫,枕公膝而化。(《景德传灯录·卷第八》)

〔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空去一切,亦莫著无。

 

仰山将示寂,日午,升座辞众,复说偈曰:“年满七十七,无常在今日,日轮正当午,两手攀屈膝。”言讫,以两手抱膝而终。(《指月录·卷第十三》)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一日,令设馔俶装,告众曰:“老僧去也,谁人随得?”一僧出,曰:“某甲随得。”师曰:“汝日行几里?”曰:“五十里。”师曰:“汝随我不得。”又一僧出,曰:“某甲日行七十里。”师曰:“汝亦随我不得。”侍者出,曰:“某甲随得,但和尚到处即到。”师曰:“汝乃随得老僧。”复顾使者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侍者即立化于侧。(《指月录·卷第二十三》)

〔设馔〕设宴、准备饭菜,这里是设斋的意思。〔俶装〕整理行装。

 

普化和尚一日于街市中,就人乞直裰(和尚所穿的长袍)。人皆与之,普化俱不要。临济义玄禅师(临济宗的祖师)令院主(监事)买棺一具。普化归来,师云:我与汝做得个直裰了也。普化便自担去,绕街市叫云:“临济与我做直裰了也,我往东门迁化去。”市人竞随看之,普化云:“我今日未,来日往南门迁化去。”如是三日,人皆不信。至第四日无人随看,独出城外,自入棺内,倩(请)路行人钉之。即时传布,市人竞往,开棺不见遗蜕(遗体),惟闻空中铃响,隐隐而去。(《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参考阅读:

无不定时

离四相

六祖坛经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