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般若观照湛然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不取不念。
问:怎样进行般若观照? 答:般若是洞彻宇宙人生真相的大智慧。宇宙人生的真相,即是诸法实相。般若观照有两个环节:明理(悟明诸法实相之义理)和践行(悲空双运的离幻行持)。《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诸法〕一切事物、现象。〔诸法实相〕所谓“实相”,就是实际的情形;“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诸法)的实际情形。这个实际情形就是:毕竟空,无所有。《佛藏经》云:“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憍陈如品》中,佛言:“一切诸法,皆是虚假。”《持世经》中,佛言:“知诸法空,如幻无实,无有根本。”《大般涅槃经》云:“一切诸法皆如幻相,如来在中以方便力无所染著。”《法华经》云:“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关于诸法实相的详细论述,见《诸法实相》一文。)
明理是解,践行是行。若要般若观照有实际效果,就必须解行相应:依理作解,依解起行。若不起行,不得真实受用。 江味农《金刚经讲义》云:“读经闻法,要在深自儆惕(戒惧),以佛所说者为镜,时时处处,用以自照(用来对照自己的身语意是否与佛所说一致,一致即觉,不一致即迷)。不观不照,迷何由觉?是即所谓依文字,起观照也。观照功久,则皇皇然(堂皇盛大貌),儆惕之心自生,是即始觉也。亦理体本具之正智初开也。如是不退不懈,观照之功,日深日醇。则所谓始觉者,先如初生之月,渐渐光多闇少;以至于月轮圆满,光辉焕然,则性体显现。即是始觉合于本觉,而亦无始本之分也。当知所谓成佛者无他,觉性圆明而已。” 又云:“不慧(‘我’的谦称)学佛以来,前二十年,虽修种种法,作种种观,毫无进步。一日于此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忽若有悟,依此修观。初亦若即若离,若明若昧,未成片段,并无甚效。继悟应于一切境缘上极力作意以观察之。虽一极小之事,或极顺心,或极不顺心之时,皆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即修持佛法亦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如是久久,虽于‘不取于相(慧),如如不动(定)’功夫尚浅,然实从作此观起。此心渐觉空空洞洞,于一切境相,渐能无动于中。看经时眼光便觉亮些,念佛时亦觉踏实些。今请诸君试之,必有受用。当知博地凡夫,欲回光返照,舍此无下手处也。珍重!珍重!” 虚云老和尚说:“达摩祖师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行解相应就是,说得到行得到。......莫被境转。如牧牛,要把稳索子,牛不听话就给他几鞭。常能如此降伏其心,日久功深,就有到家消息。”(《虚云和尚方便开示》)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深广如海的所有业障,都是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观实相。众罪犹如霜露,智慧之烈日能够消融它们。) 〔端坐观实相〕憨山大师云:“无物之心是为实相。” 憨山大师开示道:“今欲旧业消除,先要发起大智慧光,照破无明,不许妄想萌芽,潜滋暗长。若能于妄想起处一念斩断,则旧积业根当下消除。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照稍迟,则被他转矣。若能于日用起心动念处,念念觉察,念念消灭,此所谓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以无明黑暗,唯智慧能破,是谓智慧能消除也。若昼夜不舍,勤勤观察,不可放行,但就妄想生处,穷究了无生起之相。看来看去,毕竟不可得。久久纯熟,则自心清净无物,无物之心是为实相。若常观此心,又何妄想可容、积业可寄耶?如此用心,是名观照三昧。” 妄想乃诸业之因,不被妄想所驱使,则无造业之因。若能于妄想起处一念斩断,则旧积业根当下消除。 憨山大师继续开示道:“若自心烦恼粗重,无明障处不自觉知(妄念生起,自己不能够及时觉知)。如此则古德有教学人参究,即将念佛审实公案(即参究念佛,详见《参究念佛》),正当著力。提起一声佛号,横在胸中,即便审究这念佛的毕竟是谁?如是随提随审,并不放空。将此疑团,横在胸中,如己命根,更不放舍。一切动静闲忙、去来坐立,唯此一事,更无余事。如此用心,才见妄想起时,就将此话头一拶,则当下粉碎,一切妄想,自然扫踪灭迹矣。以此话头,如日轮当空,无幽不照。只恐心力懈怠,不肯着实提撕,故不能敌妄想耳。若敌得,妄想消处,便是旧业消灭时也。舍此一著,便向心外别求,则诸佛出世,亦无忏悔处。此在自力,非他力可代也。”(《禅净要旨·慧日除罪》)
以理除事,用般若光照破幻境,远离诸相。虚云老和尚开示道:“‘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向一念未萌前究)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啰嗦)。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著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虚云禅法》) 〔假名〕但有其名,并无其实。
通过般若观照,勘破生死,这是斩根之法,远胜寻枝摘叶。 下面是观照的要点: 一、自性永存肉体(色身)终久要消亡,而寓于其中之自性(主人公)却是永存。死亡对于自性而言,不过是一期生命的结束,而下一期的生命即将开始。 〔寓于其中之自性〕对众生而言,身体是自性的躯壳、住宅。 六祖云:“色身是舍宅。”(《六祖坛经》)自性又称之为本体。操纵身体的是祂,见闻觉知的是祂,在六道中轮回的是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是祂,做菩萨、成佛的也是祂。 《楞伽经》云:“譬如伎(jì)儿,变现诸趣。”(译文:自性就像戏剧演员,在六道中演戏。) 所扮演的角色,是由过去所造之业(包括前一生临终之念想)来决定。 〔伎儿〕戏剧演员。〔包括前一生临终之念想〕所以临终正念极其重要。(详见《临终正念》)〔业〕身(行为)口意之所作。 二、出离轮回自性在下一期的生命有两个选择:继续生死轮回或者出离生死轮回。 1、若是继续生死轮回,就由生前所造之业(善业和恶业)来决定是出生于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的哪一道,以及在那一道中的正报和依报。所以,生前一定要断恶行善。 〔正报〕自己的身心,这是依过去所造的业因而召感得来的果报正体。〔依报〕自己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也就是生活环境和条件。 继续生死轮回有个大问题,就是下一生以及此后许许多多生是否能够听闻到佛法,并且听闻后还能信能行。关于“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经论和祖师大德都有许多论述和开示。例如,经云:“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指甲上的泥土這般少;而失去人身者,卻如大地之土那麼多。)偈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所以,修道人务须万分珍惜这千生万劫难逢之转凡成圣的大机会,定在此生成就,出离生死轮回。 2、若是出离生死轮回,就必须修道。修道的法门有许多,其中净土法门只要做到临终正念(详见《临终正念》),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即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不仅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而且寿命无量,不再生死轮回。而其余的所有法门,都必须断掉见思惑,才能够出离生死轮回。两者之难度,相差极其巨大,故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最实在最可靠的修行法门。 〔见思惑〕见惑和思惑。见惑是凡夫在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不正见;思惑是凡夫们在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瞋、痴、慢、疑之烦恼。此二惑是众生在六道中轮回枉受生死的根源,断之即能了生死、出轮回。 断掉见思惑,小乘教是阿罗汉的果位,大乘教是是二地菩萨(离垢地)的果位。 三、修行目标通过以上观照,分清主次,确立出离轮回为自己的修行目标,此乃今生之崇高使命;然后制订行动计划,付诸实施。随时通过观照来检查、督促和改进。 〔分清主次〕诗曰:《红楼梦·好了歌》曰:“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杨升庵《临江仙》曰:“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王日休《龙舒增广净土文》曰:“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方才知道自己是梦里人);万般将不去(甚么都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偈云:“过眼般般分好丑,到头事事不相干。” 念佛人的修行目标:“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渡众生,满菩提愿。”(《慈云忏主净土文》) 将毕身精力,聚焦于此,这是金光大道。 四、熏破无明在般若观照下,你会发现自己有许多垃圾思想,如同乌云蔽日。一旦提起般若观照,现前的垃圾思想就会被焚烧掉,静静地感受这个焚烧的过程。 随着般若观照的深入,这些垃圾思想会愈来愈少,本体光辉愈来愈盛。这就是般若熏无明,无明一破,法身顿现。 般若观照也是离苦妙法。李清照词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太白诗曰:“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看来此愁无解。可要是你当即提起般若观照,皓日当空,魍魉潜消。 一定要养成随时随地般若观照的习惯,在无明的浓雾里,它照亮你前进的道路。
《起信论》云:“知心妄动,无前境界(境界现前时,就知道这是自心妄动入无明梦而见,实际上并无当前境界),修远离法(知幻即离)。以(由于)如实知无前境界故,种种方便起随顺行,不取不念,乃至久远。熏习力故,无明则灭。” 〔无前境界〕众生于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诸佛于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 不取不念,这是般若熏无明,无明一破,法身顿现;无明若灭,则圆证佛果。这是最根本、最直捷的熏习,所谓“如伐毒树,直断其根”,而不是寻枝摘叶。 在日常生活中,不离一法,不住一法,处处不放过,一一透得过,这便是真切工夫。 〔不住一法〕这里的“住”,即是著相。〔著相〕把相当真,而爱憎取舍。(因而造业受报,生死相续。)〔不放过〕不被它瞒昧。〔透得过〕不被它笼罩,不听随它调弄,不当作实事,更不可被它绑架。
先德云:“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美丑)自彼,於我何干?来不预计,去不留恋。若有妄念生起,便立刻察觉,灭除干净。” 要点: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妄念若起,便立刻察觉,灭除干净。 圭峰大师云:“觉诸相空(觉悟到诸相是幻),心自无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此也。”(《禅源诸诠集都序》)
参考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