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善导大师净土教法

 

 

一心念佛,相续即生,临终正念。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

如此行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湛然 辑注

 

一、一心念佛

二、相续即生

三、临终正念

四、修学纲领

 

对于怎样念佛,怎样能够确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导大师做了三条极其重要的开示:一心念佛相续即生临终正念。这就是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

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他的话就是阿弥陀佛的话。对于这一教法,我们要信之又信,凭而尤凭,认真贯彻在修学中,这是往生的保证

一、一心念佛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阿弥陀佛)愿故

 

这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之开示,专讲怎样念佛

译文: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行住坐卧,无论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就叫做正定之业,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

〔一心〕不杂妄念之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开示道:一心者,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详见《昙鸾大师净土教法》)〔念念不舍〕每一个念头都是弥陀名号。〔正定〕正确的禅定。身心清净,而不散乱,叫做“正定”。〔业〕身口意之造作。〔顺彼佛愿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的话就是阿弥陀佛的话。由此可知,众生一心念佛,念念不舍,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那么,散心念佛则是违背阿弥陀佛之愿!

〔散心念佛〕口称佛名,心想它事。关于散心念佛憨山大师在《费闲歌》中开示道: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费闲歌〕“费”,花费时间和精力;“闲”,没有用、白费功夫。费闲,就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而没有实际效果,即通常所说的做无用功。在《费闲歌》中,憨山大师指出修行中常见的白费功夫之误区,以及如何走出误区。(详见《费闲歌注》

 

现将憨山大师这段开示抄录并注释如下: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念佛容易而信实之心难,心口不一(心不信实:口中在念佛,心中却在想别的事)总是闲(都是白费功夫);口念阿弥陀佛心中却在想别的事,喉咙喊破也枉然。

〔信心〕信实之心,心口不一即伪。所以,下一句就是“心口不一总是闲(都是白费功夫)”。这里的“信”,并不是信愿行之信,而是信实的意思。例如“信风”,就是每年只要到了一定季节便会应期而来的风——信实之风。〔信实〕诚实、不欺骗的意思。〔喉咙喊破也徒然〕因为“口念弥陀心散乱(散心念佛)”不能够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这是往生的最起码要求,详见《往生的条件》),所以不得往生,白费功夫。

憨山大师在这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口念弥陀心散乱(散心念佛),喉咙喊破也徒然。”

 

而慧净法师和净宗法师到处鼓吹:善导大师主张称名必生、主张散心念佛

事实是,善导大师在开示中,非常强调一心:无论诵经、观想、礼佛、持名,还是赞叹、供养,都要一心,因为这是正确修持的关键!而在种种修持中,一心念佛又是最为重要、最为殊胜之大法。“一心念佛,念念不舍”,这是善导大师净土教法的心髓善导大师云:“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观经四帖疏》)

 

一心:一者,纯而无杂之谓也。一心,就是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也就是没有杂念。

天亲菩萨《往生论》云:“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阿弥陀佛),愿生安乐国(西方极乐世界)。”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注释道:一心者,天亲菩萨自督之词。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所以,“一心”就是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

〔无碍光如来〕阿弥陀佛十二异名之一。

智者大师云:“若用心存念,念念相续余心不间(不被其它念头间断)故名一心。”(《观音义疏》)

一心,就是专一其心,别无二念。亦即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所说的“无诸异念(没有其它的念头)也。

永明大师云:“当行道(经行)礼敬之际,念佛发愿之时,恳苦翘诚,无诸异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狴()牢:牢狱),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志诚,必不虚弃。”(译文:当经行礼敬之际,念佛发愿之时,恳切虔诚,无有杂念,如将处死、如关牢狱、如怨贼所追、如水火所逼,迫切地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众生,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此志诚,功不虚弃,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万善同归集》)

〔苦轮〕生死苦果如像车轮旋转,无有止息。〔无生〕不生不灭,也就是涅槃的道理。〔绍隆〕继承发扬。〔四恩〕父母恩、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志诚〕诚笃专一。

所以,一心即是专一其心,别无二念。一心”的反义词,就是“散心”。憨山大师开示道: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详见《费闲歌注》一文)

“一心”,这是净土宗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在阅读经论时,一定要紧紧把握住它的内涵,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天亲菩萨《往生论》云:“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奢摩他〕译曰止。止者,止息一切杂念。

 

编者按:本来,“一心”的含义就是专一其心,别无二念。自古以来,这是学佛人的共识,也是佛门之常识,从无二说。但是近年来,由于本愿法门的猖獗,他们将“一心”曲解成“无疑无杂(不怀疑、不杂修别的法门)”,引起了极大的混乱。所以,特地在此澄清。

 

一心念佛,极其殊胜。

因为,一心念佛,则戒定慧三学俱备:

戒是防禁过错,若是能够一心念佛,则诸恶不入,这就是戒。定是去除散乱,若是一心念佛,心不攀缘其它,这就是定。慧是明照,若是观照佛号做到字字分明,亦观能念和所念皆不可得,这就是慧。所以一心念佛,就是戒定慧。

〔三学〕戒学、定学、慧学。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诠,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诠,能使人们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论藏之所诠,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发慧,最终获得无漏道果,所以三学又名为“三无漏学”。〔无漏〕清净没有烦恼。漏者,烦恼之异名。

因为,一心念佛,则六度(六波罗蜜)万行皆具足:

一心念佛,万缘自然舍弃,这就是布施波罗密;一心念佛,诸恶自然止息,这就是持戒波罗密;一心念佛,心自然柔软,这就是忍辱波罗密;一心念佛,永不退堕,这就是精进波罗密;一心念佛,其它念想不生,这就是禅定波罗密;一心念佛,正念分明,这就是般若波罗密。由此而推展到一切之行法,一心念佛,则万行具足。

〔六度〕六种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六度万行〕《菩提心论》云:“复经三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修六度万行,皆悉具足,然证佛果。”

所以,一心念佛,是大安乐、大解脱法门。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得大自在。

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开示道: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每一念都不被妄念牵离)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阿弥陀佛)愿故。”

 

现将善导大师关于一心念佛”的开示,注释如下

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然而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正行者,专依往生经之行而行的,称为正行。哪些是正行呢?一心专注地读诵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地思想、观察、忆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若是礼佛,即一心专注地礼拜阿弥陀佛;若口称,即一心专注地称念阿弥陀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注地赞叹、供养。这叫做正行。

〔往生经〕即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言正行者〕这里的“言”,是句首助词,无义。例如:言归于好,就是“归于好”(彼此重新和好)的意思。〔二报庄严〕依正二报庄严。〔依正〕依报和正报。依报: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也就是生活环境。正报:佛及众生之身心,这是依过去的业因而感召得来的果报正体。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有二:一、主庄严,即阿弥陀佛;二、圣众庄严,即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天人。(详见《观无量寿佛经》)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

又,就此正行中,又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行住坐卧,无论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就叫做正定之业,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若是礼佛、赞叹、供养等,就叫做助业。除此正助二行之外,其余诸善都叫做杂行。若修此正助二行,心常亲近阿弥陀佛,忆念不断,这就是无间(不夹杂妄念)啊!

念念不舍〕每一个念头都是弥陀名号。〔正定〕正确的禅定。身心清净,而不散乱,叫做“正定”。〔业〕身口意之造作。〔顺彼佛愿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的话就是阿弥陀佛的话。由此可知,众生一心念佛,念念不舍,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那么,散心念佛则是违背阿弥陀佛之愿!

二、相续即生

 

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必须策励自己、约束自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

永享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相续〕念佛之念相连接,不被妄念间断。

 

面这段开示,录自善导大师《净业专杂二修》,专讲怎样念佛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大师对这一段开示极为赞叹,赞曰:“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现将这段开示的全文抄录并注释如下:

【问: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答: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释迦牟尼佛)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终生这样行持的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

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不让作观(指经中的日观、水观等十三观),而直接教专称名号呢?答:众生业障深重,境(所观之境)细心粗,识扬神飞,所以修观难以成就。因此,释迦牟尼佛悲怜,而直接教他们专称阿弥陀佛的名号。正是由于持名念佛比观想念佛容易成就的缘故临命终时只要做到念佛之念相续(不被妄念间断),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能够念佛之念相续,终生这样行持的人,有十人即十人往生,有百人即百人往生。为什么呢?因为专称名号,心不外缘(心不向外杂七杂八地攀缘),而得正念的缘故,与阿弥陀佛本愿相应的缘故,不违背释迦牟尼佛教导的缘故,顺从释迦牟尼佛圣言的缘故。

〔相续即生〕临命终时只要做到念佛之念相续(不被妄念间断),即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便蒙佛接引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念念相续〕佛号彼此之间不被妄念间断,但可以有时间间隔。切不可将这里的“相续”二字,误解成口头上佛号相续(心中却杂有妄念)。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因为临命终时,念佛之念相续即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要终生这样来行持,令念佛之念相续,积习成性。这样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十即十生,百即百生。〔积习成性〕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令念佛之念相续成为本能。〔昼夜莫废〕详见《昼夜莫废》一文。〔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十人这样做,十人往生;百人这样做,百人往生。这是“万修万人去”之真义。

相续念佛之殊胜,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开示道: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希有,更无物可以方之(没有什么可以相比),故引分陀利为喻(故以分陀利花来譬喻)。言分陀利者,名人中好华,亦名希有华,亦名人中上上华,亦名人中妙好华。此华相传名蔡华,是若念佛者(如此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问:何以知道“相续即生”是说临命终时念佛之念相续即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不是平日只要曾经念念相续,临终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答:善导大师开示道:“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终生这样行持的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请注意“毕命为期者”,而不是平日曾经念念相续者。善导大师继续开示道:“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所以,“相续即生”是说临命终时念佛之念相续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问:何以知道“相续即生”的“相续”,是“念佛之念相续”,而不是“口头上佛号相续(心中却杂有妄念)”?

答:答案详见本修学园地《善导大师:相续即生》一文。

【若舍专念,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何以故?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相续念报佛恩故,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若舍去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而修杂业者,百人中难得有一二人往生,千人中难得有三四人往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心向外杂七杂八地攀缘,失掉正念的缘故,与阿弥陀佛本愿不相应的缘故,与释迦牟尼佛教导相违背的缘故,不顺从释迦牟尼佛圣言的缘故,系念不相续的缘故,心不相续念以报佛恩的缘故,虽作种种业行,常与名利相应的缘故,乐近杂缘,自障(障碍自己)障他(障碍他人)往生正行的缘故。

【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所有的人,好好思量,行住坐卧,必须激励自己、约束自己,昼夜都不要停止念念相续。这样行持下去,前念命终,后念即生西方极乐世界。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厉心克己〕厉心,激励其心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克己,约束自己不要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厉心克己”四个字,是克服困难、扫除障碍的强大武器。〔昼夜莫废〕详见《昼夜莫废》一文。〔前念命终,后念即生〕这是说:由于念佛之念相续,因此临终之最后一念必定是念佛之念,最后一念之后就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问:善导大师关于怎样往生之开示(“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享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与信愿是何关系?

答:这一开示中,信愿俱足。因为只有真信切愿,才能够做到“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而“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又是 真信切愿的具体体现和检验。

问:善导大师关于怎样往生之开示(“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享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与“临终十念,相续即生”是何关系?

答:此开示包含“临终十念,相续即生”。而且善导大师关于“临终十念,相续即生”,也有开示: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观经四帖疏》)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观念法门》)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往生礼赞》)

这里所说的“下至十念”、“下至十声”,结合善导大师上面开示的“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来看,明显地知道,这是“上尽一形(一生)念念相续,下至临终十念相续”的省略说法,因为善导大师已经清楚地说过:“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念念相续,毕命为期”,正是为了使念念相续积习成性,以确保临终十念相续若是临终没有念佛,或者临终是散心念佛,则不是“念念相续,毕命为期”所以,“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意思就是:临终十念,相续即生。

〔十念、十声〕念十句佛号。〔念念相续积习成性〕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令念念相续成为本能。

按:善导大师所开示的“下至十念(十声)”,本来毫无疑义的是临终相续十念,因为这是临终正念。然而近年来,由于本愿法门的侵袭,是非混淆,出现了另外两种解释:一、“下至十念(十声)”是至少念过十句佛号的意思,也就是说,只要平时念过十句佛号,就一定往生,这是称名必生的理论依据;二、“下至十念(十声)”是临终散心念佛的十念(十声)的意思,这是散心念佛亦必往生的理论依据。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因为如果只是平时念过十句佛号而临终没有念佛,或者临终虽然念佛却是散心念佛,这两种情形都不是“念念相续,毕命为期”所以“下至十念(十声)”是下至临终相续十念。因此道绰大师明确地开示道: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安乐集》)

三、临终正念

善导大师在《临终往生正念文》中开示道:

 

死生事大,须是自家着力始得若一念差错(若是临终一念不是正念而是妄念)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须要临终正念,这是净宗正法与邪说之间的分水岭。正法遵循经义,肯定须要临终正念,因而善导大师开示道:“相续即生。”善导大师又开示道:“临终正念,即有金华来应。”永明大师开示道:“临终十念成就。”莲池大师开示道:“内凝正念,外感佛迎。”印光大师开示道:“凡念佛者,当发普度众生之大菩提心,则现生诸缘顺适,临终正念往生,从兹出凡夫流,预圣贤会,承佛慈力,及己愿轮,回入娑婆,普现色身,度脱众生。”历来净宗祖师也一再教导:临终正念往生。(以上引文出处,详见《临终正念》一文)

而本愿法门之邪说违背经义,否定须要临终正念,鼓吹:称名必生,不须持戒,不须修福,不须自净其意,甚至终生作恶都无所谓。

〔自净其意〕出自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过去七佛同以此偈作为戒行之原则,故此偈被称为‘七佛通戒偈’。本愿法门之邪说鼓吹“不须持戒”,这是否定“诸恶莫作”;“不须修福”,这是否定“众善奉行”;加之不须“自净其意”。难道,这还是佛教吗?〔七佛〕指过去的七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而且,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对“下品下生章”的经意阐释道:“从‘如此愚人’下至‘生死之罪’已来,正明闻法念佛得蒙现益,即有其十:一、明重牒造恶之人;二、明命延不久;三、明临终遇善知识;四、明善人安慰教令念佛;五、明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六、明善友知苦失念,转教口称弥陀名号;七、明念数多少,声声无间;八、明除罪多劫;九、明临终正念,即有金华来应;十、明去时迟疾,直到所归之国。”请特别注意,善导大师在这里说:临终正念往生(“临终正念,即有金华来应”)。(详见《观经下品下生章注》一文。)而口口声称“依止善导大师”的本愿法门却坚决反对临终正念往生,难道是这样来依止吗?!

关于临终正念更多的阐释,请参阅《临终正念》《临终正念答客问》二文。

 

下面的开示,录自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详见《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注)》)。

【若病重将终之际,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一时同声念佛,待气尽了,方可哀泣。才有丝毫恋世间心,便成挂碍,不得解脱。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若依此者,决定超生,即无疑也。】

若是病重将命终的时候,亲属们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出嗟叹懊恼的声音,以免惑乱病人之心神,使他失去正念。而必须齐声念佛,待病人气尽了,才可以哀泣。因为病人才有丝毫留恋世间之心,便成往生的挂碍,不得解脱。若是能够有明晓净土之人,来时时策励,这是非常幸运的。若依此而行者,病人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无疑也。

......此法僧人、俗人、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无疑也。余多见世人于平常念佛礼赞,发愿求生西方,甚是勤拳(恳切真诚)。及至临病,却又怕死,都不说着往生解脱之事。直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念佛鸣钟。恰如贼去关门,济何事耶?死生事大,须是自家着力始得若一念差错(若是临终一念不是正念而是妄念),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若无事时,当以此法精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

......此“临终往生正念”之法(病人要尽力保持临终正念,亲属不得哭泣哀叹以免搅乱病人的临终正念,善知识时时的开导策励能够帮助病人提起并保持临终正念),僧人、俗人、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定无疑也。我见到世上许多人,平常念佛礼赞,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恳切真诚。及至生病,却又怕死,完全不说往生解脱之事。直待自己气消命尽,神识投入冥界,才来念佛鸣钟。这恰如贼去关门(贼已经把东西偷走了,才来关门防盗),有什么用呢?死生事大,必须是自家精勤用功才可以若是临终一念差错(若是临终一念不是正念而是妄念),其后果是历劫受苦,谁人相代?你要好好考虑!要好好考虑啊!在尚未生病之时,就应当以此“临终往生正念”之法精进受持(自己要为临终正念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永明大师所说的“预办津梁”,同时告诫亲属到时候不得哭泣哀叹,能够有善知识的临终帮助就更好了),这就是临终大事啊!

 

问:本愿法门说“弘愿门”、“称名必生”和“恶人正机”是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这样吗?

答:这完全是对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歪曲和污蔑!弘愿门,这是法然上人捏造的,详见《法然上人捏造弘愿门》一文。称名必生,这也是法然上人、慧净法师、净宗法师等人自己编造的!(详见《称名必生吗》一文。)善导大师从来就没有说过“称名必生”,恰恰相反,善导大师是说:“相续即生”“临终正念往生”。至于污蔑善导大师说“恶人正机”,只要看一下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的开示,就可以知道事实的真相。善导大师云:“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浸,事同蛇蝎。虽起三业(身业、口业、意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通‘总’)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善导大师指出:这些内怀虚假的恶人(法然等人即属此类)“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哪里是说阿弥陀佛的救度是以恶人为正机呢?(关于“恶人正机说”的批驳,详见《本愿法门是附佛外道》一文。)

四、修学纲领

一心念佛,相续即生。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

 

念佛法门有四种念佛方法:一、持名念佛,一心称念佛之名号;二、观像念佛,观看佛像,口称佛名;三、观想念佛,一心观想佛之相好庄严;四、实相念佛,一心观佛之法身实相。在这四种方法中,哪一种最为契合众生根基,功高而行易,力少而效速呢?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为我们做出了英明的抉择,选定最为末法透机之法——持名念佛。在《净业专杂二修》中,善导大师开示道:“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释迦牟尼佛)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译文:众生业障深重,境(所观之境)细心粗,识扬神飞,所以观想念佛难以成就。因此,释迦牟尼佛悲怜,而直接教他们持名念佛——专称阿弥陀佛的名号。正是由于称名比观想容易的缘故,临命终时,只要念佛之念相续,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当净宗修学应当专门持名念佛(“专称名字,相续即生”)这个大方向定下来后,紧接着的问题是:应当怎样来确保临命终时念佛之念相续呢?因此,善导大师接着又开示道:“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终生都这样行持的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享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因为临命终时,念佛之念相续即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要终生这样来行持,令念念相续积习成性。这样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在这段开示中,善导大师教导道:“专称名字,相续即生。”而且,为了要做到临命终时相续即生,就要“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令念念相续积习成性。从而立定了净宗之修学纲领:专称名字,相续即生;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彻底而且圆满地解决了净宗修学的根本问题:采用哪一种念佛方法?怎样来念?以确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这里所说的“专称名字”,是念念相续的专称名字,亦即善导大师在前面开示的“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也就是一心念佛。

所以“专称名字,相续即生。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可以表述为:

 

一心念佛,相续即生。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

 

这二十四个大字,是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金光大道是净宗修学的纲领,是确保往生之妙法,是善导大师净土教法之精髓。如是行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对此,印光大师开示道:“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印光法师文钞·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这是持名念佛成就的关键,我们务必遵循,整个修学和教学也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进行,以确保往生。反之,若是“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地念佛,恃(依仗)此懈怠之行,临终望生则难矣——如今是因,临终是果。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开示道:“如或言行不称(如果言与行不相符合),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念佛之念被妄念间断)(依仗)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恐怕难以遇到能够令他生起临终正念的善知识),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如要临终十念成就,但预办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时,念念不亏,即无虑矣。”(《万善同归集》)

〔临终十念成就〕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详见《临终十念,相续即生》一文)〔预办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预办津梁”就是预先做好准备。

 

问:为何修学纲领中未言信愿?

答:修净土者(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念佛人),若非真信切愿,怎么能够做到“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果真做到“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便不生尘浊之想,心净则佛土净,自然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故信愿俱足,“身在含元殿,何必问长安”?

〔含元殿〕唐朝京城(长安)里的宫殿。“身在含元殿,何必问长安”是说:既然其身已在含元殿,又何必问他是否在长安城呢?

更何况,“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本身就是真信切愿的具体体现。

 

问:那为什么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说:“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答:持名念佛的人有三种:以佛号为话头的参禅者,念自性弥陀的理持者,和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事持者。以佛号为话头的参禅者,他们所求的是明心见性;念自性弥陀的理持者,他们所求的是证悟唯心净土。由于净土法门是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前两种人都不是修净土法门,只有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事持者才是修净土法门。

蕅益大师所说“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是针对以佛号为话头的参禅者和念自性弥陀的理持者而言。此则开示既是告诫这参禅者和理持者应当兼修净土法门以确保今生了生死,也是告诫修净业者必须知道,念佛当以往生净土为旨,而非明心见性或者证悟唯心净土为则,故云:“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以确保今生了生死〕因为“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这在净宗修学中已经完全是一心不乱的境界,只要具足信愿,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了生死,出轮回。但是对于参禅和理持来说,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经过万念归一、一归于无、明心见性或证悟唯心净土,然后做保任功夫,直至见思烦恼断尽,才能够了生死,出轮回。而“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不过是最初步的功夫——万念归一,离了生死、出轮回还远着呢。所以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和许多祖师大德,都一再劝告参禅者和理持者要兼修净土法门,免遭落空之祸。永明大师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四料简》)

〔也是告诫修净业者必须知道,念佛当以往生净土为旨,而非明心见性或者证悟唯心净土为则〕在蕅益大师的时代,禅宗和唯心净土盛行,常有净宗学人在禅净之间、理事之间摇摆,故蕅益大师特别叮咛。《印光法师文钞·念佛摄心偈》云:“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有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祖师如此极力道破,乃为一辈以持名压捺妄想不知求生者(以佛号为话头的参禅者和念自性弥陀的理持者即属此辈),吐肝吐胆,剖心沥血之诚实语,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然而,现今修净土法门是绝对的主流,只求明心见性或者证悟唯心净土的人,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形下,一些酸葡萄心理的人,竟然把蕅益大师所说“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曲解成是针对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宗念佛人而言,这就大错而特错了。试问:若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宗念佛人能够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你还能说他无信愿吗?若无信愿作为前导,作为动力,作为激励,作为鞭策,作为监督,念佛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吗?

〔净宗念佛人〕念佛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才是净宗念佛人。〔酸葡萄〕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意思是说,自己得不到或者做不到的就说不好。典故出自《伊索寓言·狐狸与葡萄》:狐狸口渴,看见棚架上长着一串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想吃又吃不到,于是就说:“这葡萄是酸的。”正要摘葡萄的松鼠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摘了。”松鼠又告诉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还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吃的非常香甜。

 

问:怎样能够做到“相续即生”?

答:善导大师开示道:“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这一开示中,“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八个字,是做到“相续即生”的要诀,令念念相续积习成性。这样,临命终时便能够做到念念相续,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此,一定要坚定自己的道心,精勤不懈地做到“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当今社会,欲海横流,人心向恶,更不在道上。加之邪师推波助澜,颠倒说法,念佛人正泡在一个空前未有的邪恶染缸里。为了坚定道心,出淤泥而不染,建议你受持《佛遗教经》(详见《佛遗教经注》),常诵常行,以抵御内外干扰和物欲的侵袭,成就道业。至于念佛的具体方法,详见《净宗如何参究念佛》。只要你认真、努力、刻苦、坚持不懈,就肯定会做到“相续即生”。

问:怎样做到“念念相续,毕命为期”?

答:《华严经》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说,时刻不忘记最初的发心,才能够有始有终(坚持到底)。也就是说,时刻不忘记最初的发心,才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由始点走到终点。故《华严经》又云:“三世一切诸如来,靡(没有)不护念初发心。”对念佛人来说,务必时刻不忘记最初学佛以了生死的初心,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精勤不懈地做到“念念相续,毕命为期”。

学佛人在最初发心学佛时,都会勇猛精勤,解行并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受不了修行中的磨练,渐渐退失了原本精勤向上的道心,变得懈怠放逸了;有的则索性放弃了,随俗浮沉,甚至落入名利的陷阱。面对修行的艰难,佛门中常说道:“出家一年,佛在心中;出家两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天边。”所以学佛人务必不忘初心始终如初,以成就道业。

玄奘大师西天取经,为我们做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光辉榜样。大师十三岁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此后游历各地,参礼名师。在听经过程中,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为了求取正法,正本清源,大师发愿西行求法。贞观元年(627年),在请求朝廷批准西行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大师与同修一起私自从长安出发,西行取经。

大师一行先经兰州到凉州(甘肃武威),为了避免一路被人盘查,一行人昼伏夜行。后经过玉门关.越过火焰山,趟过数千里的茫茫流沙,经过毒蛇虎狼出没的无人之境,备尝艰辛,后抵达伊吾(新疆哈密)。一行人稍作休息,继续前行,到达高昌国(新疆吐鲁番)。后经葱岭、铁门,到达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经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印度西北部)。在这里学习两年后,玄奘大师又一路前行,于贞观五年(631年),抵达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论师,学习唯识学。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留学十三年,学习大小乘经论,深得佛法的精髓。

玄奘大师为了圆满实现自己的最初发心,在途中虽然历经千辛万苦,有时甚至是生命危险,却从没有退却半步。特别是在穿越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的莫贺延碛大沙漠时,遭遇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大师传记中描述道:“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草木不生,人迹罕绝;时而风卷沙石,时而暴晒湿蒸;时而见枯骨遍野,战场遗迹;时而见凶恶野兽,鬼魅影像......”白天,沙漠在太阳的暴晒下,温度极高,无从落脚。大师无奈,只有将自己埋在沙里,等到夜间继续赶路。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大师还曾经迷失过方向。在这样绝境之下,随行的同修中,有的人由于不堪其苦放弃了西行,也有的客死途中。玄奘大师始终“不忘初心”,怀着“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的决心,忍饥挨渴,九死一生,最终到达印度那烂陀寺,深得佛法的精髓,圆满完成了西行求法的大愿。

 

 

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

 

具体行持上,印光大师开示道:“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叶福备居士书一》)

另外,你也可以采用呼吸念佛法,使之积习成性,就比较容易做到“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详见《呼吸念佛精要》一文)

 

 

参考阅读:

中国本愿法门是附佛外道

称名必生是法然上人捏造的谎言

冒牌“净土宗”

中国本愿法门是附佛外道

净宗三印

本愿法门是附佛外道

什么是本愿法门

法然上人捏造弘愿门

法然上人曲解《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法然上人的失足处

法然上人教法之实践

这是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吗

慧净法师、净宗法师歪曲污蔑善导大师

不要提倡日本本愿法门

称名必生吗?

 

昙鸾大师净土教法

道绰大师净土教法

善导大师传(白话及原文)

善导大师净土教法

善导大师:相续即生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注)

第十八愿

什么是一向专念

临终十念相续即生

观经下品下生章注